童年時期的自私主要表現在孩子的自我中心。所謂以自我為中心,就是孩子往往只考慮自己的觀點,無法接受別人的觀點,只能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不懂得換位思考。
其實,以自我為中心是幼兒自我意識發展的必然階段,家長過多的擔心是不必要的,家長需要了解孩子自我意識發展的規律和科學的教育方法來促進孩子自我的健康發展。-意識,縮短孩子處于自我中心階段的時間。
作為家長,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怎么教育自私的孩子
一、引導孩子換位思考
父母可以通過講故事、玩游戲、打比方等方式引導孩子認識他人、理解他人、同情他人,從而促進孩子自動走向他人,自己為他人著想。父母要以身作則,幫助別人,關心別人,注意自己的言行,對別人不能太專橫,期望和要求不能同時太高,盡量合理,讓孩子的言行通過觀察我們的父母明白,誰也不是世界的中心,每個人都需要得到關注和尊重。
比如,小明帶著孩子去看小張。小張家的孩子正在吃香蕉。小張讓孩子給小明的孩子一根香蕉,小張的孩子拒絕了。“孩子來我家玩,我們要善待人,你去別的孩子家玩,人家自己只吃自己的東西不給你吃,你會開心嗎?”張家孩子說:“不開心”,張家接著說:“是啊,所以我們要給孩子吃,他會開心啊,經過換位思考,小張孩子把香蕉拿出來很開心。”
二、轉移家庭注意力的重心
為避免以自我為中心,父母應有意識地將家庭注意力的焦點轉移到與其他家庭成員平等的獨立個體身上。大部分家庭都是一個家庭幾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的狀態,怎么滿足孩子的無理要求,因為他們覺得孩子還小,哄孩子,讓他從小就養成了“我是世界的中心”全在我身邊,為我服務”這樣的思維習慣,所以父母應該試著看看你對孩子的態度,尤其是老人幫助照顧孩子,父母也應該和他們溝通,讓他們也改變主意。比如家里買了草莓,然后我們一起吃,不只是給孩子吃,剛開始的時候還是讓孩子吃,但是有的大人看到孩子喜歡吃,你先吃,你先吃,久而久之,孩子會認為美味的食物是我的。
三、讓孩子多交朋友,讓孩子多出去走走
孩子也需要友情,需要朋友,但是現在很多孩子沒有兄弟姐妹,孩子一個人缺少與人相處的機會,家長應該鼓勵和支持孩子多出去出去交朋友,因為孩子會和朋友一起學習,分享合作,互幫互助等很多好習慣,孩子會逐漸被感染,孩子會樂于結交新朋友。
四,家庭氛圍
家庭態度也很關鍵,這需要父母和其他家庭長輩的共同努力來創造。尤其是對下一代長輩的溺愛,容易溺愛孩子,養成自私的性格,不懂得感恩和回應下一代父母的愛。因此,家庭氛圍不應過分溺愛和寵愛孩子。
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環境,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同。但教育的目的是一樣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有分享的孩子長大后更樂觀、更有責任感、更美麗。愿天下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成長,幸福生活!做一個負責任的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