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孩子不容易被人喜歡,這是很明顯的;自私不僅僅說是物質上,還有內心上的自私,會給人一種不舒服的感覺;所以,父母要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讓孩子變得樂觀大度。
孩子特別自私該怎么教育
第一,培養孩子不自私、樂于分享的性格就一定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凡是沒有自信心的孩子,要讓她學會拿出自己的東西和別人分享是困難的。
第二,用行動小孩孩子證明分享是快樂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引導孩子去跟別人分享,讓他知道分享可以給別人帶來快樂!
第三,父母和長輩不能太寵溺孩子,我們必須要以平常心對待,是否對錯必須有原則。
第四,讓孩子參與到家庭勞動中來,在勞動中讓孩子們學會體諒、關心父母!
如何讓孩子不自私
第一、讓孩子品嘗“分享”快樂。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適當地訓練孩子熱愛勞動,不要事事依賴父母。要訓練孩子學會關心父母,體諒父母的辛勞,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幫父母洗碗、掃地、擦桌椅等,用自己的勞動來表達對父母的感謝。告訴孩子,要把好吃的東西分成同等的幾份兒,讓家里的每一個人都有一份兒。別的孩子來玩,要鼓勵孩子把自己的玩具拿出來一起玩。
第二、和孩子玩“扮演角色”的活動。通過孩子與父母之間扮演不同的角色,使孩子認識到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應該是怎么樣的。讓孩子通過這些活動,意識到爸爸媽媽怎樣對待自己(包括動作、語言、態度、情感),意識到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如醫生怎樣關心愛護病人、司機怎樣有禮貌地對待乘客、老師怎樣愛護小朋友。
第三、在日常生活中融入人格教育。父母直接教會孩子怎樣關心別人。這樣,不但有助于訓練孩子克服自私自利的心理,還可以培養孩子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
第四、主動為孩子創造培養好習慣的空間。從孝敬長輩做起,從生活小事做起,注意培養孩子孝敬長輩、先人后己的好思想。
孩子自私的原因有幾種
第一,父母長輩過于寵溺。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優越,特別是祖輩和父母眾星捧月的態度,助長了孩子的獨占欲,強化了他們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
第二,父母自身不能做到言行一致。有些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反復無常、表里不一,當孩子犯錯時,便加以嘲諷、鄙視,使孩子產生畏懼心理,因此變得只能自我封閉,盡量不與他人接觸,躲到自己的小天地里,結果必然導致孩子自私。
第三,父母自身的言傳身教。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長平時待人處事的表現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