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多數家庭只有一個孩子,不管孩子有什么要求,都會盡量滿足他。建議家長多關注孩子的教育,不要讓他們養成自私自利的壞習慣。那么,孩子自私的原因有哪些?
孩子自私的原因
1.“我的”獨生子女的特殊性。
現在的獨生子女幾乎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自私問題。作為家里唯一的孩子,他們互相寵愛,甚至壟斷了父母的整個身心。家里有什么好吃的東西他自己先享用,他對父母有什么要求都盡量滿足,久而久之,自然就讓他養成了自私的問題。再加上缺乏兄弟姐妹,缺乏合作、分享、謙遜、奉獻等集體生活經驗,容易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形態。也是造成孩子自私的原因。
2、“我”的年齡特征。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兒童自我意識形成和發展的早期,他們的心理活動只是圍繞著自我,接觸和理解與自己的人和事物緊密相連,以獲得想要的一切;他們提出的任何要求都是基于他們的生理和安全需要。他們不知道別人怎么想,更難理解別人可能和自己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大約兩三歲以后,隨著孩子社交活動的擴大和經驗的積累,孩子逐漸在主觀上區別你我,并能逐漸從客觀的角度看待自己。因此,在兒童心理發展的早期,如果缺乏正確的教育和引導,兒童很容易形成自私的問題行為。
3.你周圍的環境對我的負面影響。
孩子自私心理的產生,與周圍人的不良影響也有很大關系。比如,有的父母或家人自私,貪圖小利,或與人討價還價,太“吝嗇”;有的父母或家人經常告訴孩子不要把自己的食物給別人吃,玩具不準和別人玩。這些都會助長孩子的自私心理。
4.物質優勢對“我”的影響。
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成年人不斷滿足孩子的需求,助長了孩子的欺凌和自私。例如,當年幼的孩子看到別人玩得開心、好吃,卻無法分享時,大人哭完后一般都感到滿意。由此可見,孩子對物質的需求的發展,孩子的欲望是自私的根源,欲望是無止境的,自私就會產生。
5.“我”不知道關系中的策略。
許多孩子為同一個玩具和交換而爭吵,通常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談判、交流和分享的正確方式。每個人都想玩,也知道其他人都想玩,但矛盾的是如何選擇最好的方式來玩。大人雖然知道分享的重要性,但由于對分享的意義認識不足,缺乏對孩子的引導。
養育孩子不易,教育更難。 但孩子是我們生命中最寶貴的財富。 只有細心觀察他們的點點滴滴,孩子才能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