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孩子沒有建立常識和認知的時候,這只是他的本能,大人不必太過分就行了。孩子不懂得考慮別人的感受,只想把好的東西留給自己。當孩子出現這種行為時,首先要找到孩子自私的原因是什么,再做好正確的引導,否則很容易讓孩子的行為更大化。
孩子自私的原因是什么
1、缺乏安全感
有的家長會在孩子不愿意的情況下,強行把自己喜歡的東西拿下來給其他孩子玩。硬生生的給了她一個不好的經歷,他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缺乏安全感。對于所有事情她都想抓住手里,不舍得給出去。而這些孩子一般是家庭中最受寵愛和保護的。
2、向他人學習
孩子的模仿能力有多強,經常帶他的人比較自私,那么他就會學習這個人。他說不清是好是壞。他只知道自己學到了,很開心。這個階段的孩子其實很簡單,他們在模仿生活中遇到的言行標準,形成自己的標準和習慣。
3、家里只有一個,都寵著他
如今,家里一個孩子的越來越多。父母會把所有的愛都給孩子,全心全意地照顧他們。孩子有什么樣的要求,他們會盡量滿足。這種自私在平時并不明顯,但在他和其他孩子玩耍的時候表現得最為明顯。
4、良好的居住條件
隨著條件的好轉,父母會滿足孩子的每一個需要,這鼓勵了他的自私。看到別人吃得津津有味,孩子會哭著想要,這時候父母會想盡辦法滿足,這無疑是在鼓勵孩子去索要這些東西,欲望無窮無盡,自私的本性就來了。
孩子自私家長怎么辦
1、家長要有耐心指導
當孩子有自私的行為時,父母需要口頭引導孩子說“這不只是給你的,這是給別人的”,而不是放任自流,讓孩子覺得這一切都是為了他。當問到好東西要不要跟大家分享,如果孩子的回答不好,那么家長一定要耐心慢慢灌輸,控制情緒,不要生氣。
2、讓您的孩子知道該物品是他們的
在與他人分享之前,讓您的孩子知道無論誰使用該物品,它仍然是他的。父母需要征求孩子的同意,然后引導他分享,而不是強迫或支配。
3、家長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你在鏡子前做什么,孩子也會這樣做,大人對孩子的影響真的很大,他會模仿和學習大人的方方面面。所以如果想讓孩子大方不自私,那么就需要大人做好,大方并與人分享,孩子自然會向大人學習,當他感受到分享的快樂時,他自然會愿意接受主動去做。
4、了解孩子的心理,幫助他們建立“同理心”
不難理解。他自私是正常的。這是因為父母喜歡給孩子特權,但他們必須了解分享是什么。同時,父母要時刻在與孩子分享的過程中灌輸快樂和滿足感,教會孩子同理心。如果你不給他們食物,那么別人就不會給你玩具,讓他們自己理解和感受。
父母甚至可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支持這種自私的情況,因為只有自私之后,他們才能學會分享。如果孩子過于自私,家長怎么教育孩子不自私。需要正確引導。孩子還小,是可以矯正的,家長不用太擔心,找到孩子自私的原因是什么,做好自己該做的,孩子的情況自然會消失,甚至可以幫助他樹立良好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