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確手機的所有權,培養孩子對物品使用的規范
大部分經濟條件還不錯的家庭,都會把電子產品如手機、平板電腦、電話手表等作為學習獎勵給孩子,但是這樣就會讓小學生認為,你獎勵給我的就是我自己的東西了,家長是無權在干涉的。
所以在使用手機這個問題上,家長不能把手機的所有權完全送給孩子。我們應該向孩子明確一點:我可以給你使用手機,但是手機的所有權是家長的,物品所有權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
一定要讓孩子建立使用家長的手機,不是理所應當,而是家長為了對我學習有所幫助,才使用手機。培養小學生對物品使用的規范,就是對手機使用建立一個界限。我們都知道,爸爸的工具箱是用來修理東西的,不是拿到學校去玩耍的。
2、規定好時間,每天要上交手機
盡管有很多學校都有規定,小學生是不能佩戴電話手表、手機到學校的,但仍有不少學生偷偷帶到教室里來。
這其實都是我們家長沒有做好規定,沒有對手機的使用時間有明確的規范。比如很多家長都會有這個困擾,在網課結束的時候,孩子提出玩一會手機,家長覺得上了這么長時間的課,孩子也可以通過使用手機娛樂來放松一下,結果孩子拿上手機,就沒有時間概念了,家長要靠搶會手機,再訓斥一頓,孩子才能重新投入學習。
作為家長,我們要給孩子規定好使用手機的時間,每天什么時間上交手機,需要和孩子明確。有的家長不給孩子手機充電器,那么等手機沒電了,孩子自然就能上交手機了。這也是一個辦法,目的就是培養孩子對使用電子產品的自律性。
3、制定好收回手機的條款,讓孩子確認
手機對我們的學習,確實是有幫助的,這一點我們家長和老師都不能否定。新科技產品一定可以提高我們的學習效率,但同時也能影響我們對電子產品的依賴度。
如果家長無法控制好孩子使用手機的時間,造成孩子對學習和娛樂沒有分開,沉迷于玩手機的情況中而荒廢了學習。那么我們家長就應該制定好收回手機的條款,也就是在什么情況下,家長可以收回手機。
比如考試沒考好、發現玩游戲超過了30分鐘以上、瀏覽了不好的網站等等,違反了這些條例,家長就收回手機不能求情和解釋,必須改正后做到哪幾點學習態度,家長才可以返還使用手機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