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心太軟”,急于為孩子做所有的事情,結果,讓孩子患上了“軟骨病”,形成心理依賴,給其以后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響。父母最重要的必修課,應該是拒絕孩子的依賴。那么,怎樣做才能讓孩子擺脫過度依賴?
怎樣做才能讓孩子擺脫過度依賴
1、給孩子主動權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在幫助孩子做一些小事情的時候,要想辦法引導他們正確的做,逐漸學會自己做。
當孩子有主動的意識時,如果在孩子的能力范圍內,父母就應該讓孩子去嘗試。在小東西的選擇上,也盡量按照孩子自己的意愿去做,讓他選擇今天讀什么書,吃什么食物,玩什么玩具。
2、給孩子一些緩沖空間,發展獨立性
從依賴到非依賴并不像刪除一個“不”那么簡單。如果孩子一直處于依賴媽媽的狀態,卻突然有一天不讓他依賴,其實對孩子來說真的是太殘忍了。
在做出讓孩子為獨立做準備的重大決定時,最好給他三到六個月的時間來適應這個過程。比如和孩子分床睡,先和孩子溝通,同意一個星期一個人睡一天,然后三天,再五天,最后孩子自然會習慣獨自睡覺的。
3、讓你的孩子承擔責任
讓孩子為不是錯誤的小事承擔責任和后果也很重要。如果你的孩子把玩具堆得滿屋都是,這個時候媽媽不要嫌太亂了,直接幫孩子收拾好,應該是引導孩子和你一起收拾的正確方式。
4、允許孩子適度依賴
即使迫切需要讓孩子不依賴自己、獨立的意識,也要分清孩子的依賴是正常依賴還是過度依賴。
每個孩子長大后都會受到媽媽的照顧,對媽媽有一定的依賴是正常的。如果孩子僅僅在情感上的需要依賴母親,如果他合理匹配自己的依賴,他就不會在童年時期有情感上的損失。
是什么導致孩子“依賴”
1、父母不愿放手
很多家長總是抱著“孩子還小”的想法,不想讓孩子學著長大,生怕孩子遇到挫折,只要能為孩子遮風擋雨,一直都無怨無悔,但最終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
當父母過于寬容,不肯放過孩子,把孩子藏在家庭的保護傘下,就讓孩子誤以為自己的一切行為都會被原諒。
2、參與孩子的生活
許多父母控制欲極強,以至于他們不將孩子視為獨立的實體,而是將其視為附品。
父母以“為你好”為名,包管孩子的一切,干涉孩子的生活。這種現象在生活中并不少見。
3、給孩子太多期望
孩子越來越依賴大人,更多是因為大人給了他們期望,也給了他們不勞而獲的安心。每當遇到任何問題,第一時間想的不是怎么解決,而是把問題丟給大人,讓大人代替自己解決。
怎樣做才能讓孩子擺脫過度依賴?在合理的范圍內滿足孩子的依賴,只有在對他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時再堅決拒絕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