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賴型人格的孩子非常不靈活。他們做事的時候,如果沒有得到別人的同意或保證,就會猶豫不決,常常下不定決心。而且,孩子也非常不獨立。做事的時候如果沒人給他定目標,他不知道從何下手。有依賴性人格的人有很多人格障礙,包括不安全感和內心脆弱。這種性格的產生與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系。父母過分溺愛孩子,孩子就會變得依賴父母,性格軟弱。因此,為了更獨立,建議父母從小就這樣撫養孩子。孩子依賴行為太強父母怎么做?
孩子依賴性太強父母怎么做
讓孩子做他們能做的
孩子學會吃飯后,逐漸獲得了照顧自己的能力。當孩子要求自己穿衣吃飯時,有的寶媽認為自己吃飯會弄臟衣服,浪費時間自己穿衣,所以常常為孩子做一切。然而,寶媽的阻撓,讓孩子失去了獨立成長的機會,讓他在成長中越來越依賴寶媽。建議孩子學著穿衣,寶媽永不止步。孩子雖然年紀小,可以慢慢做,但是如果他有耐心的指導,他可以很快學會穿衣,比如孩子穿外套的時候,寶媽會告訴他,頭進衣服,先從無袖上衣鉆出來,把兩只手分別放在袖子里,孩子們認路,學穿衣很快。
查明原因并及時糾正
有的父母非常溺愛孩子,被寵壞的孩子更容易有依賴的性格。因此,當寶媽發現孩子有依賴行為時,要及時糾正。不過,在矯正之前,寶媽應該先找出依賴行為的原因,才能更好的發揮矯正效果。拿孩子穿衣這件小事來說,如果孩子在幼兒園經常等著寶媽給他們穿衣,那么家長就應該根據這一點來鍛煉孩子的穿衣能力,并且可以監督他們。例如,現在有很多衣服可以在寒冷的天氣里穿。寶媽可以告訴他先穿長衣,再穿帽衫,再穿外套。在這樣的監督下,孩子會逐漸學會獨立穿衣。
關注孩子的內在需求
孩子隨著自我意識慢慢長大,他的想法會很多,也可以一一告訴父母,父母不要擔心孩子的觀念是非,也不要盲目否定孩子,將自己的想法強加于他,這種行為會讓孩子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導致他沒有獨立做事。因此,當孩子提出要求時,父母首先站在孩子的立場上,了解他的心理需求,然后讓自己多做決定會更好。
給您的孩子展示獨立性的機會
孩子長大了,不想獨立了。很多時候,他們想獨立,卻被父母無情地拒絕。因此,父母應該給孩子展示的空間。比如,當孩子想做家務或洗碗時,他們親愛的媽媽就可以去做,并給他們口頭鼓勵,讓他們的孩子長大后更有成就感,變得更加獨立。
總之,父母在孩子長大后培養他們的獨立意識,讓他們學會做自己的事情,讓他們對一些小事做自己的決定。這樣的教育方式可以幫助孩子變得獨立,遠離依賴型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