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孩子青春期的到來,很多家長都會發現,孩子不僅跟父母變得越來越疏遠,還特別討厭父母的管教,不愿意跟父母進行過多的交流。對于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表示理解,然后采取適當的方法,多多去引導他們。
青春期孩子父母應該怎么做
1、對孩子適當放手。由于青春期孩子的自我意識增強,所以在跟家長溝通變少也是屬于正常情況,家長并不用太過擔心。在孩子青春期時,可以適當地給予孩子一些權力。
比如原則上的問題需要請示家長,一些生活中的小事允許孩子自己做主,這樣做能夠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對孩子以后的成長也有幫助。
2、學會信任孩子。父母如果想讓孩子信任自己,首先一定要取得孩子的信任。父母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要學會尊重孩子,不要去窺探孩子的隱私。有些父母總是會翻孩子的私人物品,這樣做不僅不利于親子關系,還會讓孩子對父母更加警惕,從而關閉心扉,拒絕和父母進行交流。
3、對孩子不要情緒失控。很多家長會發現,自從有了孩子,自己的脾氣是越來越差,三句話就能被點燃,火力十足……
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一定會激起你各種各樣的情緒,好的壞的都有,你可以和朋友、伴侶傾訴,但不要把這些情緒發泄在孩子身上,孩子沒有必要為你的情緒買單,不要不分青紅皂白的對孩子發脾氣,甚至著急起來還拳腳相加,對于孩子來說是非常痛苦的。
當你情緒不好的時候,可以直接跟孩子說:“我現在情緒不太好,這件事情我們一會再說好嗎?”,你要讓孩子知道你的情緒,而不是直接帶著情緒去教育孩子,這樣的情況只會讓教育適得其反,孩子也會對你逐漸失去耐心、信任,以后有事都不會跟你說。
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后,家長該怎么做
很多時候,家長們常常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私有財產,寵愛但不尊重,在生活上,家長總是包辦代替,為孩子安排好了一切,甚至在孩子學習上,也替他們做好了安排,怎樣學、學什么……
孩子從出生那天起,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獨立的意愿和個性,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沒有特權去支配和限制孩子的行為,在大多數情況下,父母都不該替孩子做選擇,而是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人生是由自己掌控的。
家長應該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和獨立意識的增強,通過各種方式,以實際行動給予支持,比如,在他決定做一些事情的時候,對孩子表示信任,讓孩子擁有獨立思考的空間,給孩子支配時間的自主權,尊重孩子的選擇,讓他們知道我們可以是朋友,但絕對不是掌控者。
如何拉近與孩子的距離
高效陪伴。可以通過定期進行親自娛樂活動來增進與孩子的感情,比如親子閱讀、親子游戲等等,也可以和孩子制定一個日子,定期出去游玩。
尊重與平等。尊重是縮短父母與孩子之間關系距離的法寶,青春期的小孩已經逐漸成長為大人,所以家長們就需要從以前的那種“由上至下”的溝通、引導方式,轉變成更加平等的對待方式。尊重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與孩子之間建立起一段健康、溫暖的親子關系。
父母要成為孩子成長的陪伴者和引導者。在青春期,家長要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要把自己的期望強加給孩子,更不要給孩子施加太大的壓力。
家長要做好榜樣,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來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比如讓他們自己去購物、自己買菜等。父母不能總是代替孩子做決定,更不能隨意干涉他們的選擇和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