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覺得只要孩子不聽話,就是叛逆,其實這只是家長的主觀判斷,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場考慮問題,從來沒有考慮過孩子的感受。那么對于叛逆的學生應該怎么做?
對于叛逆的學生應該怎么做
第一:父母不要太強勢。
強勢的父母,喜歡什么事情都由自己說了算的感覺。他們基本上不聽孩子的建議,孩子說什么都是不對的。這樣的父母,肯定會引起孩子的叛逆。因為孩子覺得自己沒有一點點選擇的自由。所以,孩子也會學習父母,壓根就不聽父母的話,也不管父母說的對不對。只要父母說啥,他們就一定對著干。
第二:父母不要太過包辦。
喜歡凡事包辦的父母,其實內心是不相信孩子的。他們覺得,孩子什么都不會,還是自己厲害。所以,孩子的事情,他們都要事事操心,事事包辦。可是,父母什么都幫孩子做了,孩子還能做點啥呢?他活著還有什么挑戰呢?孩子想獨立自主的天性就被壓抑,活著感到非常憋屈。所以,他們也要跟父母對著干,要爭取他們的話事權,要為自己的人生做主。哪怕犯錯誤,摔跟頭,他們也無所畏懼,因為那些都是自己的選擇。
第三:父母不要太過焦慮。
焦慮是做父母的大忌。太過焦慮的父母,對孩子總是百般擔心,他們總是在反復的提醒孩子,要注意這個,要注意那個,這里不安全,那里也不安全。父母在反復表達自己的不安和擔心。那么,在孩子看來,這樣的話,其實是對自己的不信任。所以,他們要叛逆。他們想把事情做對,想證明給父母看,他們是有價值的。同時,他們也想告訴父母,你們的擔心是多余的。
孩子叛逆的原因
1、生理變化對心理活動的沖擊。青春期孩子在生理上出現了急劇的變化,這必然給他們的心理活動帶來巨大影響。
2、心理在成人感與幼稚性的矛盾。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活動往往處于矛盾狀態,其心理水平呈現半成熟、半幼稚性。
3、自我中心性。青春期的孩子開始向內探索自己,會將自己的意愿和看法放大,自以為是,但同時又很需要成人及朋友的肯定,他們在他人的評價中不斷尋找自我。
家長在面對叛逆的孩子時,一定要先觀察,看看孩子是否做出了叛逆的行為,如果有,再想出合適的方法,幫助孩子緩解情緒,走出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