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總是拖拉、磨蹭,一副懶散的樣子,家長們看到了是急的直跳腳,孩子依然不緊不慢,一個搞不好,擼起袖子就要揍。那么,小孩子懶惰如何讓他勤奮?
小孩子懶惰如何讓他勤奮
1、減少孩子對父母的依賴
雖然孩子小,但該自己能做的是必須自己做。父母不能怕孩子太累,怕孩子受傷。作為家庭中的一分子,孩子應該承擔自己的事和家庭中力所能及事。比如自己的內褲自己洗,比如學習空余可以洗洗碗,拖拖地。
2、讓孩子整理自己的東西
這個整理可以是對自己寫字臺的整理,也可以對自己書架的整理,書包的整理。并且可以和孩子約定多少日子的周期整理一次。并對孩子的行動有鼓勵和表揚。從而慢慢讓孩子習慣整理自己的東西。
3、可以開家庭會議,明確個人職責
很多時候父母自己沒做好,孩子看樣學樣,所以就沒法培養出勤快的習慣。因此可以在家庭中召開家庭會議,明確家庭成員每個人應盡的家庭義務,明確自己應該獨立完成的事。
同時最重要的是互相監督,孩子也有權監督父母需要做好的事情,這樣能讓孩子慢慢理解自己的職責,養成自己做好自己事的習慣。
小孩子懶惰表現在哪些方面
1、不愿意做事,總是拖拖拉拉
孩子一旦懶惰上身,什么事情都不愿意做,任你咆哮發火,嘮叨催促,孩子就是不緊不慢的,拖拖拉拉。
2、不愿意學習,缺乏動力
孩子在學習上表現懶惰的話,會是讓家長比較頭疼的一件事情,不愿意學習,不主動地學習,沒有學習的積極性,是因為孩子在學習上遇到了阻力,特別是在家長和老師眼中的“差生”,學習對于這類孩子來說根本就不感興趣,就像在”受罪“一樣。
3、不愿意運動,沒有活力
家長認為,學習遠遠比運動要重要的多,他們將孩子的業余休息放松的時間給孩子們報了課后學習班,孩子根本就沒有時間參加一些戶外的運動,時間久了,孩子對于運動也沒有什么興趣,回到家里除了寫作業,就會躺在沙發或床上,不喜歡運動,表現得懶懶的,沒有活力。
懶惰是阻礙孩子健康成長的絆腳石,家長們必須重視,引導孩子改掉不良的行為習慣,讓孩子養成獨立、自理的能力,相信孩子一定會變得勤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