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期是身體快速成長,發生轉變的時期,也是心理逐步走向成熟的時期。這段時期常被稱為“反抗期”或“叛逆期”,是各種心理障礙的高發時期。那么,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有哪些呢?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
一是強烈關注自己的外貌和風度。青春期自我的興趣首先表現在關注自己身體形象上,他們強烈地渴望了解自己的體貌,比如身高、胖瘦、體態、外貌、品味等等,并喜歡在鏡子中研究自己的相貌、體態,注意儀表風度。
二是深切重視自己的能力和學習成績。特別是中學學生,他們的能力和學業成績更加影響著他們對自己的能力和在群體中社會地位以及自尊感的認識,并逐漸影響著自我的評價。
三是強烈關心自己的個性成長。他們認認真真地看待自己個性特點方面的優缺點,在自我評價中,也將個性是否完善放在首要位置,對他人針對自己個性特征的評價非常敏感。
四是有很強的自尊心。他們在受到肯定和贊賞時,內心深處會產生強烈的滿足感;在受到批評和懲罰時,會感受重大打擊,容易產生強烈的挫折感。少年兒童的強烈自尊心是學校和家庭教育不能忽視的客觀現實和心理依據。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變化
青春期最大變化是開始尋找“我是誰”,找尋自己并想發聲~我的想法是什么,我想做什么,由此開始有了自我意識
1、逐漸去肯定自我(有時候想得到全世界認同)
2、發展情緒能力(掙扎、苦悶,孤單)
3、增加對道德的了解(行俠仗義、楷模力量)
4、調適心理上的重大變化(理性思考、自主)
5、處理社會關系和增強群體合作共事能力
6、對性的意識增強
7、在同學朋友中建立威信(重友誼和關系超過父母影響力)等等一系列變化
青春期孩子生理的快速發展導致他們產生的成人感與心理發展相對緩慢使他們仍處于半成熟狀態,致使青春期孩子的煩惱增多,孤獨感、壓抑感增強。他們會因為在公眾面前的形象而煩惱;會因為在同伴集體中的個人尊嚴和社會地位而煩惱;會因為與父母關系出現裂痕和情感疏離而煩惱。眾多煩惱導致了青春期孩子的情緒波動很強烈,有時他們會開懷大笑,不知何時他們又在偷偷抹淚。
他們需要陪伴,需要親密的朋友。在父母不理解的情況下,沒有談心交心的朋友,在遇到挫折時,會因為要維護自己的自尊,而不輕易向成人求教,常常將自己處于孤立無助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