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兒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貧。”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依舊有很多孩子會嫌棄自己的父母,反感自己的父母,讓父母感到非常苦惱。對于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先找出孩子有這樣行為的心理原因,然后再對癥下藥。
青春期孩子嫌棄父母是什么心理
1、攀比心。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孩子之間互相攀比,特別在價值觀還沒有建立的情況下,攀比之心越加瘋長。孩子自我剖析不夠。年齡太小,認知能力差,很多孩子不能分辨是與非,不能明晰美與丑。
只知道同伴有的自己不能沒有,而且還要比別人的好。他們不知道這是一種攀比心理,還津津樂道自己追求的是時尚與完美。在這個利欲熏心的時代,每個人都在攀比。
孩子和孩子攀比,家長和家長攀比。而最扎心的不過就是:家長拼盡全力想給孩子創造一個更好的環境和條件,可有些孩子心中,也早已將你和你所給予的分成了三六九等。
2、自卑。如果說驕傲最易產生虛榮心,那么相反的自卑心理也是物極必反的一類。因為自卑,所以強烈希望在某一方面能夠壓人一籌。如孩子學習不好,那么在物質方面就有著比較強烈的虛榮心。
有些孩子甚至為了吸引目光,收到追捧而不惜撒謊、吹牛,為自己披上愛慕虛榮的外衣,而自卑感往往是受到家庭的影響和外在社會的打擊。
3、父母的想法單一。父母的想法總是很單一,還是用老眼光看待孩子,甚至還把他們當成小孩子。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為什么父母總是這樣的想自己管著自己。心理充滿怨恨,就會出現嫌棄父母的行為。
4、內心的虛榮心在作祟。孩子有了虛榮心,喜歡攀比,這種攀比的心理使孩子出現嫌棄父母的行為。比如在集體中聽到別人議論自己的父母,或者別的人開的車比父母好,而自己的父母還是電動車就會嫌棄自己的父母。這些跟父母的從小認知錯誤有關。
5、父母未做到以身作則。父母如果在平時的時候沒有做到以身作則,從小就要求孩子很嚴格,可是自己卻不能做到。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來說,是不能接受的。他們會有自己的想法,想法最多的就是會覺得父母沒有資格管教自己,于是就會嫌棄父母。
青春期孩子嫌棄父母怎么辦
1、首先是冷靜對待,不要激怒孩子。性格偏激的孩子,自尊心很強,很敏感,在孩子不順心和不如意的時候,家長不要盲目的給孩子講道理,孩子不懂什么道理,家長講道理反而讓孩子覺得家長在指責孩子,所以家長不要在孩子不順心不高興的時候,刺激孩子的心理。
2、多關心孩子。有一部分的孩子青春期嫌惡父母是因為父母關愛的太少,渴望父母的關愛,想要通過這種方式吸引父母的目光,希望得到父母的關愛。
鼓勵孩子坦誠表達自己的內心,多陪伴多鼓勵,多參與孩子喜歡的游戲或者事情,以平等的朋友角色參與孩子的成長,孩子做錯事情不要大喊大叫,而是耐心講解。
青春期的孩子如何教育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后,在他們心里,自己已經是一個“大人”了,有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可以獨自自主了,想法上也更加成熟,可是,有很多媽媽并沒有將青春期的孩子當一回事,仍舊是按照以前的方法。
孩子不吃飯會強制孩子吃飯、孩子不喝水強制孩子喝水,這會讓孩子非常反感,甚至,還會覺得父母不尊重自己,久而久之,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