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有不懂事的時候,我們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沒有主見的人。那么,女孩子不懂事有哪些表現?
女孩子不懂事有哪些表現
1、喜歡發脾氣
孩子因為受到周邊人或事的影響,脾氣變得古怪,凡是一不順心就開始大吵大鬧,對人發脾氣,不聽勸告,甚至還會對父母口出惡言,類似這種,就是不懂事的表現。
2、不聽從父母的指示
家長讓孩子做一件事,孩子就是不聽,非要去做另一件事,不管家長怎么催,就是不聽,最后實在是沒有辦法了,指責孩子讓孩子聽話,但是依舊很淘氣。家長又為剛才的沖動而自責,覺得孩子還小,不該責罵孩子,可脾氣上來了又控制不了自己。
3、做事拖拉,不利索
比如早起床去上學,不好好起床,磨磨唧唧,都快遲到了也不著急。怎么催促,就是不聽,在家長眼里,就感覺孩子沒有一點時間觀念。其實孩子的磨蹭,有些就是父母親這樣周而復始的催促引起的。這樣反而給孩子一種負面上的強化,覺得自己就是一個拖拉的人。或者呢,就是父母親老是催促,讓他們心里產生抵抗情緒,而這種直接的表達方式,就是通過磨蹭來給父母親看。
女孩子不懂事的原因有哪些
1、家長總是言而無信
家長有時為了達到哄孩子的目的,會毫無考慮的答應孩子一堆要求,孩子們也當然非常開始,但是后來家長往往都會失信于孩子。這可能是家長為了激勵孩子或者不讓孩子哭鬧而給出的負擔性承諾;比如一個玩具、一些零食,或者是某種精神方面的獎勵,但是父母的言而無信會給孩子心理上留下深刻的烙印,對家長的信賴也會隨之丟失,孩子自然也不就想聽父母的話了。
2、孩子對家長的話理解有偏差
孩子在年紀小的時候,很多話語孩子是無法理解的,所以家長期望孩子能夠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來做事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孩子對家長的話可能會理解偏差,也就會出現所謂不聽話的狀況。
3、如果不聽話,就能繼續自己想做的事情
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其實是一種權利的抗爭。如果他們勝利了,就能繼續自己想做的事情。尤其是在經歷過父母的妥協之后,他們就會越發肯定這種"不聽話"是可行的,能達到自己的目的。由此可見,孩子的不聽話行為,也許并不是為了惹媽媽生氣,只要想要通過自己的行為達到"目的"。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態度,要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用心,要有威嚴,但態度要和藹,語氣平和,不可以大吼大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