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由此可見勤勞對于一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而與勤勞相對的,就是怕吃苦。隨著當今生活水平的提高,怕吃苦已經(jīng)成為了很多孩子的通病,那么,如何鼓勵孩子不怕吃苦?
如何鼓勵孩子不怕吃苦
1、讓孩子體會生活的艱辛
孩子如同蠶蛹一樣,只有具備承受挫折的能力,才能適應這個社會。在生活中,父母可以利用一些小事讓孩子體驗生活的艱辛,比如讓孩子幫忙做家務、去做一些零工、去鄉(xiāng)下體驗生活。讓孩子從中感到生活的不易,從苦中找到努力拼搏的勇氣和力量。
2、為孩子創(chuàng)造憶苦思甜的機會
鍛煉孩子的吃苦能力,首先要培養(yǎng)他們的吃苦意識。父母在生活上要提倡不奢侈、不浪費,養(yǎng)成簡樸的家庭作風。可以帶孩子去鄉(xiāng)下體驗下種田、插秧、收莊稼,讓他們知道糧食是怎么來的。
3、鼓勵孩子做完自己的事情,即使有難度
讓孩子做他喜歡做和能做的事,盡量不要包辦,不愿意做而該她做的,也要讓孩子去做。遇到困難要鼓勵她。
4、和娃一起制定規(guī)劃
父母可以根據(jù)自己孩子的情況給孩子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學習清單”,并且將時間也規(guī)劃好,取孩子接受程度與家長心理預期的折中點。當孩子一個人不能完成這些計劃的時候,家長可以提供必要的輔助,但一定禁止孩子中途放棄。
孩子怕吃苦的原因
1、什么事也不讓孩子動手
現(xiàn)代家庭孩子較少,一家人都把孩子看得很重,溺愛一點也無可厚非。被溺愛的孩子往往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什么事情都沒有親自嘗試過。時間一長,孩子就什么也不會,什么事也不想動手,就養(yǎng)成了怕吃苦的毛病。
2、父母其中一方就比較怕吃苦
有的父母本身就缺少時間觀念,沒有勤快的行為習慣。“身教重于言教”,這樣的家庭嚴重影響了孩子“勤快”習慣的形成和良好行為的發(fā)展,促使怕吃苦現(xiàn)象的發(fā)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行為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有些父母本身也存在著懶惰的壞習慣,孩子看在眼里,自然也會慢慢地被其影響。
3、老人家?guī)Ш⒆樱⒆右部赡鼙火B(yǎng)怕吃苦的習慣
由于老年人年歲大了,喜歡安靜,不愛運動,因此老年人帶的孩子接觸社會的方式一般就是上街或者在小區(qū)里玩耍,一方面運動量小,身體缺乏鍛煉,另一方面關(guān)在家里見識少,接觸新鮮事物也少,可能導致孩子缺少活力,不敢面對生人、不會自己處理事務等。
現(xiàn)在的不少孩子,家長對其呵護有加,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這就導致這種孩子“前怕狼后怕虎,一旦困難和挫折超過了他們的預期,就很有可能會做出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來。
所以,家長一定要在家庭教育中讓孩子學會吃忍耐挫折的苦,這樣才有可能會讓孩子在將來的人生之路上行穩(wěn)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