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對孩子來說不是一件容易事情,因為看似無憂無慮的童年,往往會遇到各種問題。成人的世界不容易,孩子的世界更是一樣。從小時候無憂無慮,長大后有了自我意識,想法多了,煩惱也就多了。也會和挫折、困難打交道。那么孩子不能受挫折怎么辦呢?
孩子不能受挫折怎么辦
1、父母需耐心引導,告訴他人生遭遇挫折是正常的
對于幼兒來說,平常都有父母保護著,和外界的接觸并不多,而同時他們年紀小,對社會、對自我都缺乏認知,此時可能會陷入盲目自信中,而一旦遭遇挫折,他們就會陷入自我懷疑中,并不知道該如何解決。
作為父母,應告訴孩子任何人都會遭受挫折,人的這一生會遭遇很多挫折,你必須學會面對和解決它們,這樣你才能進步,才能收獲成功,才能遇到自己想要的人生。
孩子從小被夸慣,一遇挫折就受不了,家長試試這樣幫孩子面對挫折
2、父母可告訴孩子遭遇挫折的正確解決方式
無論是孩子還是大人,都會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困難,也會面臨壓力,此時可以選擇和家人、朋友傾訴,也可以通過運動來發泄,還可以通過做游戲的方式來解壓,等情緒得到發泄,再靜下心來思考一下該如何解決。
父母一方面要鼓勵孩子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學會接受它,并做到“揚長避短”,另一方面要鼓勵孩子克服困難,如果是自己必須要去面對的挫折,那就想辦法去努力克服,逃避是沒有用的。
3、父母可利用榜樣的力量,幫孩子直面挫折
古往今來,在困難面前不低頭,勇敢克服困難、直面挫折的名人事例比比皆是,比如左丘明在雙目失明的情況下撰寫了《春秋》;司馬遷雖遭遇宮刑,卻依然完成了《史記》。
家長正確實施“抗壓教育”的好方法
1、了解孩子的性格特點,因材施教
家長想要讓孩子正確地接受“抗壓教育”,首先要做到的是要了解孩子的性格特點。性格內向和外形處理方式不同,內向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多用鼓勵,而且注意情緒的引導。
反之,性格外向的孩子可以讓他們自己想辦法,引發孩子思考,讓他們自己多說一說。一定要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落地“抗壓教育”。
2、適當地讓孩子參與一些事情
生活中家長可以適當地讓孩子參與一些事情,從他們能做的事情開始,多動手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千萬不要做“包辦型”“溺愛型”父母。比如在家里進行大掃除時,讓孩子也參與其中,遇到問題幫助孩子梳理問題,在多嘗試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時內心也會更強大。
3、建立溝通做好鼓勵
父母要和孩子做朋友,知道他們懼怕困難和挫折的原因。允許他們有一些壞情緒,不指責挖苦。多用贊賞和發展的目光去看待孩子,能彌補孩子內心的自信,遇到困難也能輕松應對。
關注孩子之間的個體差異,不同性格的孩子方法也會不同。在生活中多鼓勵贊賞孩子,在生活中適當地放手,讓孩子敢于面對挫折,戰勝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