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課不聽講,家長也比較著急,不知道該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不聽講、上課開小差、講話、多動癥等都是些小學生常見的問題。那么,孩子不聽講課怎么辦?
孩子不聽講課怎么辦
1、幫助孩子做好學習計劃,培養一心一用
遇到總是影響他人學習的孩子,我們應該給他制定一些學習計劃,也就是在什么時間里做什么事。上課就是要聽講,一心不能二用,只能一心一用。給孩子制定小的學習目標,比如今天上課認真聽講10分鐘,或者聽老師講某一個知識點,全部弄懂了,就給予鼓勵和表揚。在家寫作業和游戲也是一樣的,注意力集中在15分鐘以上,專注完成某件事,家長也可以給予獎勵。循序漸進地培養孩子都笑不良的學習習慣,逐步走入正軌。
2、 鍛煉注意力,書桌上不擺放和學習無關的物品
為了培養孩子們的專注度,除了鼓勵和制定學習計劃還不夠,要徹底沉淀在日常學習的每一個環節中去。有的小學生還會在書桌上擺放各種各樣的玩具,寫一會就對著玩具發一陣呆,顯然在最容易分心的年紀,我們應該規避掉這些阻礙,在孩子學習和寫作業的時候,清理書桌,讓桌面干凈整齊,讓學生們提高課堂效率,認真聽講。
3、鼓勵和認可,不過分強調聽講這件事帶來的學習負面情緒
當老師來溝通和反映孩子的學習情況是,家長的第一時間往往都是批評孩子。哪怕是匯報孩子的進步,家長對鼓勵和認可孩子的行為其實是很吝嗇的。老師一旦來反映孩子上課不聽講,家長不容辯解,劈頭蓋臉便一頓批評,有時候還需要老師拉架,其實家長不過分強調上課不聽講所帶來的學習負面情緒,當孩子出現問題是,先消除孩子的心中的焦慮,然后肯定和認可孩子,告訴他們,有這樣的現象很正常,接下來我們一起改正就可以了。
孩子不聽講課的危害有哪些
1、容易焦慮
比如成績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希望自己在課堂上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尊重;在回答老師提問時,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做作業時,希望自己能夠順利地完成等。當這些目標沒有能夠實現時,孩子在心理上就會產生焦慮的意識,產生不安的情緒。
2、容易自我懷疑,變得不自信
孩子對學習的懷疑階段是指孩子由于在學習上多次失敗,對自己或父母設定的學習目標常常不能實現,進而對自己的學習能力產生懷疑,覺得自己似乎不是一塊學習的“料子”。但這一階段,孩子對學習仍未完全喪失信心。懷疑階段的顯著特征是孩子在學習上遭遇多次失敗和挫折,而每一次失敗和挫折都會引起孩子的情緒波動,一方面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有問題,失去學習的動力和興趣;另一方面,也會產生一些如不滿、冷淡和敵視等不良心理。
3、對學習變得恐懼
孩子對學習的恐懼階段,是指孩子在學習上產生了明顯的障礙,真的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有問題,從而對學習產生恐懼心理。表現為上課聽不懂、對學習毫無興趣、一聽到學習就頭痛等。在恐懼階段,孩子的內心上會伴隨著想逃避學習的心理發生。
家長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或在學習、生活中有意識設置一些挫折活動,讓孩子得到鍛煉。通過親子互動,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知識的講授,引導他們積極鍛煉自己的意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