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挫折情境是挫折教育的一種方法,但是屢屢的挫折又會讓孩子失去自信,所以,重要的是,還要正確引導孩子如何去面對挫折,培養孩子受挫后的恢復能力和自信心。那么作為家長如何引導挫折中的孩子呢?
如何引導挫折中的孩子
適當吃點苦
要在孩子玩得最高興的時候,或日常生活中,在孩子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吃苦教育不可過分,應該是孩子努努力就可以承受的。對于父母來說,一方面不能表現出心疼和不高興,另一方面也不能后悔自己的行為。
正面失敗
孩子因失敗而沮喪時,父母不要說“我認為你是最好的”,孩子會認為自己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把失敗歸在裁判或他人身上。這時應積極引導孩子正視失敗,告訴他“找到失敗的原因并繼續努力,也許下一次就會成功地”。
學會等待
從孩子七八個月開始,就需要讓孩子學會在有要求時要“等待”,如喝奶要等涼了才喝;吃糖要自己耐心包皮等。學會等待是對付逆境的一大能力。
欣賞勝利者
不要為了安慰孩子而貶低其他孩子,應該和孩子一起分析對方取勝的原因,教孩子從內心欣賞對方。這樣,當孩子長大后才能在競爭中從容面對,并欣賞對手,這也是人格完善、個人魅力的體現。
孩子遇到挫折怎么引導
1、耐心陪伴。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需要家長的耐心陪伴。無論孩子處在那一個年齡段,都應該缺少了家長的陪伴。尤其是當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也是他們內心最需要家長陪伴的時候。
這個時候他們最希望得到來自于家長的鼓勵和安慰,當然也只有家長的鼓勵和安慰才能夠給他們力量去戰勝挫折和磨難。很多家長缺失了對于孩子的陪伴,所以無法在孩子需要鼓勵和安慰的時候出現,這就會給孩子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壓力。
2、耐心溝通。
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我們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一個道理:每個人在自己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挫折,并且我們每個人也是在不斷戰勝挫折的過程中才能夠成長起來。
當孩子明白了這一點以后,他們就會明白人生是一個不斷戰勝挫折的過程,經歷過挫折,才會看到人生的彩虹。
3、共同成長。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其實也是家長和孩子共同成長的一個過程,當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我們需要接納孩子的內心感受,接納孩子的沮喪,然后用自己的耐心陪伴孩子,給孩子講明白道理。其實這也是和孩子共同成長的一個過程,只有我們家長付出了愛心和耐心,我們才能夠看見孩子的成長。
正確地引導孩子,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家長要從孩子小的時候培養遇見挫折時該怎樣應對,引導和鼓勵孩子從挫折中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