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大多數家長都把培養孩子智力作為提高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但往往忽視了孩子的心理素質這非常重要的方面。當孩子遭遇挫折時往往會一蹶不振,那么如何引導孩子正確面對挫折呢?
如何引導孩子正確面對挫折
1、樹立挫折教育意識
有些媽媽會認為孩子還小,心里承受挫折能力很弱,有些媽媽認為不應該讓孩子受挫折,其實,這樣想的媽媽是不對的,這樣做的媽媽會直接影響孩子對挫折的認識和理解。媽媽要對孩子進行挫折的教育,這樣是有利于發展孩子的能力的。
2、提高孩子的應變能力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應變能力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應該提高孩子的應變能力,通過鍛煉,孩子在各方面的生理、心理、自身等都有一定的提高。讓孩子適應周圍環境的變化能力,比如,知道早晚氣溫不同,要注意保暖,突然停電,要知道去尋找照明的東西,家人生病了,孩子會知道給家人拿來水杯喝水等。只有孩子具有較強的應變能力,遇到困難時才能更好更快地解決。
3、正確示范解決問題的方法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家長應該正確地示范解決問題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讓孩子知道,面對挫折要保持一個什么樣的態度,用什么方法來解決。所以,媽媽們不妨先正確地示范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后再幫助孩子去解決問題。
導致孩子抗挫能力差的原因
1、對孩子所有的事情都包攬包辦,使他們失去鍛煉自己動手的能力,以至于缺乏面對挫折的能力;當孩子一切都被照顧很好的時候,自然就沒有嘗試任何挑戰的機會。
2、孩子遇到任何困難挫折的時候,家長的第一反應都是怪對方,而自家的孩子卻沒有任何的責任。然而在社會上卻沒有人會為孩子的錯誤所買單,所以當他們無人可賴時便會被挫折壓垮。
3、對待孩子的失敗,家長只是一句輕松的沒關系,輸了就輸了,想要借此來安慰孩子,讓孩子有過大的壓力。但是他們卻從不跟孩子分析為什么會失敗,所以在孩子心中所有的失敗都無所謂,從而選擇逃避挫折。
總之,當孩子遇到困難時,教會他要堅強地面對挫折,要擁有一種不怕困難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