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疼愛著很含在嘴里怕化、捧在手里怕摔著,好多嬌生慣養的。那么,如何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品質?
如何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品質
1、培養孩子生活獨立
父母要告訴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要對自己的事情負責。在生活中,要獨立完成一些事情,比如,穿衣服,洗漱,打擾自己的房間,清理自己的物品。在學習上,獨立完成作業。心理上,獨立思考問題,自己做選擇。一定程度上,父母要給孩子自己選擇的機會,這樣孩子才能有主見。
2、有意識的布置任務
在生活中,父母可以故意布置一些任務,讓孩子去完成。如果孩子完成了適當的家務勞動,如掃地,洗婉清機房里等,可以給予其他的物質或者精神獎勵,以調動孩子做家務的積極性。還有父母也可以帶孩子參加社會實踐,農村體驗生活,夏令營等。
3、培養孩子的團隊意識
父母要培養孩子的團結協作的精神,又能和大家一起在任何困難的環境下生活的意識。集體活動中,孩子通過和他人之間的相互溝通,信任,合作,產生群體協作,為集體的榮譽而感到自豪。
導致孩子不能吃苦的原因
1、父母一手包辦孩子的事情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里面的大人們圍著孩子一個人轉,對于孩子的事情都一手包辦好,導致孩子缺乏自己動手和自理的能力,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年齡小也舍不得孩子吃一點苦,所以非常地寵愛孩子,但這個時候孩子的成長也被這份“愛”給限制住了。
2、無界限的忍讓孩子
許多家長怕孩子受到傷害,平時在家里所有事情都順著他們來,不管對錯都遵從孩子的意見,慢慢地讓孩子形成任性無理取鬧的性格,比如孩子被凳子絆倒之后大哭,有些家長們為了安撫孩子的情緒會責怪凳子并對著凳子發脾氣。
殊不知,應當要教導孩子自己注意安全,不能總是大大咧咧,凡事要先反省自己的錯誤。如果平時這種不分對錯、無規則地忍讓孩子,會使孩子遇事推卸責任沒有擔當。
3、不給孩子鍛煉的機會
孩子想要和伙伴們一起去參加某項體育活動時,家長們擔心孩子會有危險,于是不讓孩子出去,讓孩子完全按照自己制定的目標和路線去走,讓孩子永遠在自己的庇護范圍之內,但是這種溫室里的花朵是經受不起一點風吹雨打的,非常的脆弱。
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是很難適應社會的,所以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就一定要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讓孩子成為勇于奮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