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很多家長都崇尚“吃苦教育法”,認為孩子只有吃過苦,才知道生活的不易。為了培養出優秀的孩子,想方設法的給孩子營造吃苦的環境。那么,怎么讓孩子體驗吃苦?
怎么讓孩子體驗吃苦
1、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知道吃苦耐勞的好處,明白吃苦耐勞對于人生的巨大益處。吃苦耐勞是一個人的基本素質和必備美德,勞動創造了人本身,勞動是人維持自我和自我發展的唯一手段。如果一個人好吃懶做,那么他就只能碌碌無為一生和成為一個"啃老"的人。
2、鼓勵孩子
從小要培養吃苦耐勞的的品質,就要鼓勵孩子從小事做起,給孩子做的機會。正如上文的小賢父母一樣,讓孩子從小就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讓孩子掃掃地,自己的東西自己收拾,鍛煉孩子的勞動技能。
3、樹立榜樣
家長們要以身作則,給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家長也要學會給孩子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營造一個以勞動為榮的氛圍。正所謂"潤物細無聲"。
學會讓孩子吃三種苦
1、無錢的苦
很多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一直會擔心他們錢夠不夠,而沒有教會他們怎么去處理自己的錢財,所以,很多孩子即使已經18歲成人了,依然是向父母伸手的孩子,認為向父母拿錢來開銷是正常的。
但是,家長這樣的做法,只會讓孩子學會伸手向你拿錢,而沒有自己理財的習慣,長大后自然會對他們造成很大的影響,家長必須讓他們懂得沒錢的苦,才能幫助他們樹立良好的理財觀。
2、失敗的苦
如果孩子沒有經過失敗,他們就不會對人生有過多的想法,認為一帆風順是常態,只有經歷過失敗的苦,他們才能夠在苦難中爬起來并且會勇敢地面對一切困難的事情。
3、自律的苦
自律是一種很難養成的習慣,養成好的習慣,能夠讓他們能夠懂得什么該去做,以及做了不對的事會有什么后果,而沒有經歷過自律的苦,他們沒有自律,就會比較懶惰沒有計劃,同時也沒有上進心,這樣的孩子就越會嘗到失敗的苦。
家長們要注意從小就要開始培養孩子的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努力讓孩子成為一個勤奮的人,而不是讓孩子成為"小皇帝""小公主",成為一個好吃懶做的人,這對孩子以后的人生也會形成不好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