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孩子到了13歲以后就進入青春期了。這個時候的孩子因為思想還不夠成熟,又開始有點自我的小意識,對家長的意見往往不再像以前那樣順從聽話,甚至做出在家長看來錯誤的事情。這就是令家長感到束手無措的所謂叛逆期,那么,叛逆孩子如何教育?
叛逆孩子如何教育
1、家長不要一直認為自己是對的
家長很多時候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以自己是過來人,有那么多年的閱歷自居,所以覺得自己所有的決定,所有的做法都是為了孩子好,都是對的,誰能無過,如果家長真的有些地方做錯了,可以主動承認或者跟孩子道歉,這樣孩子就不會覺得家長專橫和霸道了。
2、不要以暴制暴
在叛逆期,孩子很可能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向父母朋友大吵大鬧。在這個時候,父母不要以暴制暴,用更苛責的話攻擊他們。父母可以等孩子情緒穩定之后,再和他們談心,告訴他們如何正確的溝通。
3、傾聽孩子心聲
如果是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當家長的心思已經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為什么孩子會有逆反心理
1、期望不切實際
現在的家長不免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之心,他們往往忽視了孩子自身的素質和能力,不太考慮他們的興趣、愛好,要求孩子接受自己煞費苦心設計好的藍圖,要他們去做一時還難以做到的事情,其結果只能是適得其反,甚至一事無成,這種拔苗助長的做法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對立情緒。
2、過于嚴厲損傷孩子自尊心
現在,有些家長還是滿腦子的“不打不成材”的觀念。認為“嚴”就是體罰,很少考慮孩子的自尊心,隨意在外人面前揭孩子的短處,甚至諷刺、挖苦,有時還要對孩子動武。
3、壓抑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的探索心理特別強,世界對他們來說充滿神秘和驚奇,大人司空見慣,不以為然的事物,他們都要問問、玩玩、摸摸,有時就難免會闖禍。如果家長不了解他們的好奇心,認為這是胡鬧,不分青紅皂白地呵斥、打罵孩子,就很自然地會引起他們的不滿情緒。
總之,叛逆是孩子身心發展到一定階段時一種正常的表現,只要父母正確對待、合理引導,便既可控,又可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