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自家孩子出現叛逆行為時,家長要保持冷靜,及時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確,同時應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才能幫助孩子安全度過叛逆期。
三年級的孩子叛逆期該如何教育引導
1、學會尊重孩子。有些孩子的心智沒有發育成熟,但是他們已經有了自我意識,所以他們也是和成年人一樣需要被尊重的,這個時候家長應該放下權威,和孩子建立平等的關系,不管什么事情都不能以粗暴去壓制他們,要學會傾聽他們內心的想法,站在他們的角度去考慮一件事情。
孩子的想法都是特別幼稚的,家長也不應該輕易否定,而是多去鼓勵他們,只有雙向互動之后才能夠產生積極的意義,孩子也不會和父母對著干。
2、相信孩子的能力。父母不能總幫著孩子做事情,只要孩子不會犯下原則性的錯誤或者是釀下嚴重的后果,可以適當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某件事情,只有被父母信任,孩子的獨立能力才會提高。
3、和孩子成為朋友。父母在培養孩子的過程當中也會有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這樣的方式會讓孩子感覺到壓迫,應該放低姿態和孩子成為朋友,尤其是每天工作的父母,勞累一天以后很容易發火,經常會使親子關系變得緊張。
4、爭取孩子的意見。父母在決定一件事情的時候,往往會忽略孩子的意見,其實他們的意見是可以被重視的,只有這樣才會體現出自我價值,有一種被父母認可的成就感。
三年級的孩子為什么會叛逆
1.尋求過度關注。這些孩子錯誤地認為,只有得到你的關注時,才有到歸屬感。孩子尋求關注是正常的,每個人都想得到關注,但是他們用一種令人煩惱而且沒有用的方式來強求關注,就是尋求過度的關注。你會經常被孩子糾纏,從而困惱和煩躁,失去耐心。
2.尋求權利。這些孩子錯誤地認為,只有當他說了算或至少不能由你來對他發號施令時,他才有歸屬感。你會很容易和孩子因為互相地發號施令而不斷爭吵。孩子會利用有利于自己的權利來獲得歸屬感,致使雙方陷入權利的爭斗中。
叛逆期孩子無法與父母友好相處的原因
1、家長教育方式不當。有的父母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對孩子管教過于嚴厲,甚至非打即罵,導致孩子長大了,不敢再和父母分享內心的想法,甚至主動和父母疏遠。
2、父母對孩子從小缺乏關愛。隨著生活壓力的增大,現在很多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會離家謀生,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或者外婆外公帶。而隔代教育的弊端就是“溺愛”和“親情冷漠”。
孩子長期不跟父母在一起生活,兒時的親密感就會慢慢消失。等孩子再回到父母身邊,孩子的很多行為父母一心想著去改善,卻忽略了孩子為什么會這樣,于是就直接激發了親子之間的矛盾。
3、家長沒有平等和孩子溝通。當孩子遇到問題,想和家長溝通時,家長若是沒有妥善去回答孩子的問題,這也是導致親子之間越來越遠的原因。還有,當家長與孩子的觀點不一樣時,也會讓孩子越來越懶得跟家長溝通。他們寧愿和朋友一起溝通,也不愿再和父母主動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