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學習壓力的不斷加大,現在小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也很多,家長一定要予以重視。不要因為孩子還小,就忽略孩子的心理教育,家長一定要做出正確的引導,讓孩子走出困境,樂觀的面對生活。那么該怎么對小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呢?
給小學生心理疏導內容
1、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
會談屬于心理輔導手段中比較基本的一種形式,其主要包含兩方面:一是認知性的,一是情緒情感性的。認知性主要是對行為、觀點等來進行溝通,而情感主要是對小學生的體驗來交流。每一次的溝通交流,就是對學生素質的一次提高。
2、學會尊重孩子
家長要注意學會尊重孩子存在的一些思想和行為,若是不正確的,要選擇適當的方法來幫助糾正,這是建立良好輔導關系的基礎,同時也是促使孩子更愿意接受心理輔助的必要條件。
3、幫孩子學會控制情緒
情緒對人的學習和生活影響很大,教育學生要做情緒的主人,才能適應社會生活。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掌握調控情緒的方法,做一個快樂的小學生。
4、幫孩子樹立自信心
教育學生正確評價自己,樹立自信心,克服學習上的困難??朔员靶睦?,學會欣賞自我和悅納自我,樹立“別人行,我也能行”的思想。
小學生心理問題的成因
1、厭學心理
學習是學生在校的重要環節,通過學習文化知識,可以拓展學生的見識,提升學生的文化素質。但是當前的小學生受外界不良元素影響比較多,加上他們自身的自我控制能力較差,一旦被外界事物所吸引,其對學習的專注力就降低了。所以,當前小學生厭學的人數較多。不愛學習的學生,不僅無法掌握義務教育階段的基本知識,還會影響學生未來的良好發展,必須引起家長的密切關注。
2、自卑心理
小學生自身的人生經歷較少,缺乏對人生的總結和反思能力,遇到學習或人生的問題,會產生自我標簽效應,他們認為自己不如其他人,于是產生自卑心理。人生挫折與暫時的困難都是無法避免的,但是對于小學生而言,困難就是一道“鴻溝”。家長要結合學生形成自卑心理的根源,給予指導和點撥,幫助學生樹立積極的態度。
3、不良習慣
小學生的自控能力較差,不良習慣也較為突出,比如,有的學生做作業總是分心,看似在做作業,實則在想其他的事物。有的學生不能獨立完成作業,甚至抄寫其他同學的作業等等。這些常見的不良行為如果不給予輔助與指導,將會對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帶來極大的隱患。
家長在平時要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問題,現在外界的誘惑越來越大,孩子的自控能力又較差,很容易受到影響。所以家長平時一定要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導,幫孩子走出困局,做一個快樂的小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