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必須要經歷叛逆期,此時也是父母的成長期,如果家長們可以讀懂孩子叛逆背后的真正原因,學會尊重孩子,親子之間的沖突也會相應的減少。
小學生叛逆心理的表現
1、經常對父母說"不"。孩子進入"逆反期"之后,自我意識會迅速發展,對任何事情都會想要有自己的意見,因此就會開始否定父母,表現就是把"不"字掛嘴邊。你讓孩子去洗手,他說"不去!"你讓孩子把地上的玩具撿起來,他說"我不撿!"你說該睡覺了,他說"我不睡!"等等。
2、喜歡推卸責任。孩子在叛逆期會經常犯錯誤,而孩子犯了錯誤之后,不會承認自己的錯誤,即使被家長逮個正著,但孩子還是會找一些理由來為自己開脫。
孩子變得喜歡推卸責任,不想為自己的錯誤承擔后果,而家長看到孩子這樣的舉動,會更加生氣,無法心平氣和去教育孩子,導致孩子變得更加叛逆,進入循環當中。
3、有對抗意識。因為孩子聽了很多的道理和知識,天天面對父母和老師日復一日同樣教育方式,孩子開始厭煩,開始對這樣的教育和方式有一種對抗性,所以孩子會用一個消極的方式來對待,甚至會公開叫板,與父母老師對著干。
4、會有一個新思想。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對自己的外表有一定的要求了,開始會打扮自己,會對一些好看的東西有吸引,對一些事物有自己的一個審美的判定標準了,開始慢慢地注意自己的形象,外觀了。
孩子出現叛逆行為家長應該如何管教
1、了解孩子叛逆行為的原因與動機。孩子平日里與父母接觸的時間最長,當然和父母最為親近,要想了解還得需求,父母只需在平時多注意觀察,多學習孩子教育的相關知識即可。
2、在原則問題上不能遷就。叛逆期的孩子一方面不斷地挑戰規則,另一方面又不斷追求規則。假如規則混亂,孩子便缺乏安全感。父母在制定規則時要科學,規則一旦制定,就必須遵守。
3、以巧妙的方法進行引導。叛逆期時期的孩子問題較多,面對孩子的各種行為表現以及心理表現父母要見招拆招,多以巧妙的方法對孩子進行引導,切記不要采取打罵、指責等一些強硬的手段來教育孩子,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加的多生事端,更加的叛逆。
4、耐心對待孩子的負面情緒。青春期時期的孩子,在心理方面有著強大的變化,父母千萬不要和孩子講道理;當孩子大哭時,父母可以抱著孩子或者到安靜的地方,靜靜地聽孩子哭一會兒,讓孩子平靜。
搞清楚孩子為什么哭,是哪一種情緒,傷心還是憤怒;對孩子表示同情和理解,等孩子情緒平靜了,想新的辦法轉移其注意力。
孩子叛逆心理最強烈的幾個時期
1、可怕的兩歲時期。孩子兩歲左右,就會從之前的“小乖乖”變成一個令人感到無奈的“小惡魔”。此時,他們的腦袋正在快速構建自己的世界,于是潛意識會認為一切都是他的。所以他需要什么的時候,會直接去拿,而不管這是不是自己的東西。而父母制止他的后果,就是孩子更加大聲的哭鬧。
2、7-9歲的小大人。孩子上學后,知識面一下子變得開闊起來,同時社交也開始豐富起來,對外界事情的看法也隨之增多。
此刻他們的心里,已經開始覺得自己是一個大人了,有了自己的判斷力,所以面對大人的評判,他們喜歡唱反調,喜歡對著干。這個階段的孩子,心智剛剛開啟,他們喜歡挑刺,可是更愿意接受親眼見到的事實。
3、12-15歲美好的青春期。青春期是一個人一生中最關鍵的時期。 這時候,孩子的理解就不再像小時候那么懵懂了。 在青春期,他們逐漸接觸到許多社會現象,從而改變很多以前的觀點。 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容易與父母產生很大的分歧,此時表現出來的逆反心理最為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