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每個父母都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其實對于每個孩子來說,從小父母要是不讓孩子受一點苦的話,等到孩子長大后稍微經歷一點困難的話,孩子心理就會承受不住的,所以教育孩子時,不能對孩子保護的過于全面了。
小孩心里承受能力太差怎么辦
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需要讓孩子學會等待,也就是"拖"字。其實也是給他降溫,遲點滿足他的需要。只有學會了等待,那么他就知道自己想要的東西,不是一說就有,而是要經過努力、動手、等待才有的。
培養孩子學會控制情緒。良好的心理寬容,能使孩子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緒,使孩子學會成功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并以更加理性的態度對待所發生的事情。讓孩子們首先意識到他們的情緒,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或消極的和有害的,然后進行管理。
跌倒了讓孩子自己爬起來。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困難總是存在的,跌倒了必須自己站起來。如果孩子被冤枉和受攻擊后,家長不應大驚小怪,應該鼓勵孩子獨自面對,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使孩子能夠堅強地自己站起來,而無需家長的幫助。
小孩心里承受能力太差的原因
1、大多數孩子學習壓力太大了,周一到周五要上課,周六周日各種興趣班,晚上還要寫作業,孩子基本上沒有放松的時間,對于孩子來說太累了,再加上動不動就是要考試,家長的期望值太高,一旦考不好就要被家長訓斥,長此以往,承受能力越來越差。
2、孩子內心缺少愛,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使用挫敗式教育的父母,會和孩子刻意保持一定距離。即使孩子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家長也并不會及時地鼓勵。雖然家長心底是非常喜悅的,但是,在表面上永遠是不滿足、冷冰冰的狀態。長此以往,孩子就會缺乏承受能力。
3、家長的打壓教育。一旦當父母采用挫折式的教育,對孩子來說,缺少愛和鼓勵的成長、學習,內心充滿著無盡的酸澀,對孩子的心理是巨大的打擊。這種教育,會在孩子年幼的心中留下強烈的傷痕。
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怎樣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第一、讓孩子多承受一些波折和磨難,從解決困難的過程中吸取一些教訓,有了解決困難的經驗之后,當孩子再遇到困難時才能從容地應對。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好勝心,這是孩子取得成功的基礎。
第二、好勝心需要父母在生活中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孩子做好某件事時,給予孩子鼓勵、獎勵,讓孩子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并讓孩子去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有自己探索知識的自由。
第三、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父母應多教育孩子為他人著想,多看他人的長處,多站在他人的立場來想想。研究表明,心理承受能力差主要表現在:缺乏獨立意識、缺乏自信心、勇氣和能力。因此,作為父母,應放手讓孩子去決定和處理自己的事。只要是好事,只要孩子有能力做到,就讓孩子獨立去拿主意,獨立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