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錯誤的教育方式,只會助長孩子更加叛逆,只會讓孩子更加得寸進尺!家長應該以叛逆為契機,及時調整自己的教養角色和教養方式,從起主導作用的教育者轉變為孩子成長的陪伴者。
孩子叛逆是不是家長的問題
孩子叛逆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關系。這幾類教育方式會使孩子變得叛逆:
1、過度管束。孩子身為家庭的希望,父母對于孩子的未來都充滿期待,為了讓孩子能夠走得更加的舒暢,一些家長便會準備良多的為孩子"鋪路",希望孩子能夠按照自己所想的方向前進,然而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當他們的自我意識成長過后,家長這類過度管束孩子人生的行為,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
甚至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如同機器人一般,被父母"操控"著,一旦孩子內心有了這個想法,他們就會延伸出反抗的心情,從而做出一些出格的行為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2、打罵孩子。有的家長始終信奉著"孩子不聽話打一頓就老實了"這樣的育兒觀念,誠然、孩子們在不聽話亦或是犯錯的時候,家長的打罵確實能夠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但這類印象更多的是孩子對家長的恐懼,久而久之孩子內心很容易就此留下不可磨滅的心理陰影。
同時,當孩子不清楚緣由的情況下就受到家長的打罵,孩子內心會有著"不服氣"的情緒,當這類情緒積攢過多之后,一旦爆發出來就會表現出家長眼中"叛逆"的樣子。
3、欺騙孩子。孩子小的時候,父母為了讓孩子更有動力,往往會許以孩子種種承諾,讓孩子心懷動力的學習,然而當孩子達到父母的要求時,有些父母便會開始"耍賴",對此前的種種承諾表現出"不認賬"的樣子。
而滿懷期待的孩子受到欺騙之后,內心便會充斥著對父母的不滿,同時對于父母所說的話都不再如同以往那般信任,之后若是多次受到欺騙,孩子更是會直接表現出對父母不予理睬的狀況。
面對孩子的種種叛逆行為,家長怎么教育才是最正確的呢
1、請給予孩子尊重。很多家長覺得孩子需要管教,所以他們拿出大人的權威,試圖用強迫的方式讓孩子屈服。事實上這樣的方式,不會有任何效果。首先,這樣的方式會帶給孩子心靈創傷,永久的破壞彼此的親子關系。其次,這樣的方式會激發孩子更多的反叛,促使孩子使用極端的方式跟你對抗。
2、接受孩子的叛逆行為。對待孩子的叛逆行為,家長們要學會去接受。孩子的叛逆行為可大可小,有些孩子只是在家發發脾氣,而有些孩子會跟家長冷戰到底。
孩子做什么樣的舉動是有原因的,孩子需要用自己的方式發泄不良情緒,如果不及時排解就會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家長們想要應對孩子的叛逆,就應該先學會接受。當孩子無視父母的權威,挑戰父母的時候,家長先不要發火,更加不要去責罵孩子。這樣做只會引發孩子更嚴重的叛逆,父母可以細聲對孩子說,有不開心的先發泄出來,然后再安撫他,給他安全感。
3、心平氣和的對待孩子。越是性格叛逆的孩子,家長在教育他們的時候就越是冷靜不下來,暴脾氣分分鐘就能沖昏頭腦。哪怕是一個小小的錯誤,家長也會無限放大,總覺得孩子錯得離譜,錯得太不應該。吼,打,罵都不是初衷,我們的初衷是讓孩子認識錯誤并且改正缺點。
家長若是對孩子稍微有點耐心,多鼓勵和贊賞孩子的優點,孩子就越是能夠朝著你理想的方向約束自己的言行。
孩子叛逆放任不管會導致哪些問題呢
一、產生性格問題。叛逆期的孩子的主要表現為:行為異于平常,不愛交談,對父母要求做的事情反其道而為,時間一長,會影響到他們的生活習慣和性格的形成。若父母忽視孩子的一舉一動,錯失了孩子性格塑造的最佳時期,那么一旦孩子的叛逆期來臨,就會對他們的性格產生更大、更不利的影響。
二、抗壓、抗挫折能力較差。叛逆,某種程度上說,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自身不成熟的行為表現;
面對生活中各種陌生和困惑,孩子會因此產生焦慮、害怕,這個時候父母沒有及時發現問題并做出正確的心理疏導和行為指導,那孩子可能會在自己錯誤和極端的行為中越走越遠,從而導致問題無法得到解決,并且加重心理壓力,那以后在同樣的問題面前,孩子會有陰影,會更不想去面對。
三、影響親子關系。反叛的言行,會拉開父母與孩子的距離,一邊是缺少信任的無端指責,一邊是不被理解的沉默不語,孩子的叛逆,父母的不懂,往往會在親子關系間豎起一道高墻,阻隔了心與心應該有的交流。
叛逆期讓孩子的自我意識更加強烈,因為不想被父母干預和控制,就做出偏激的行為,把不理解父母的情緒無限放大,久而久之,家庭關系會變得更加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