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前提是尊重,尤其是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后,父母更是要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調整自己的姿態,與孩子當朋友那樣尊重他,在這個基礎上才會有好的溝通。
小孩不愿意跟父母溝通怎么辦
首先,家長應該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不要把孩子看成自己的附屬品,而應該尊重孩子的思想和選擇。同時,家長也要積極引導孩子,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其次,家長應該注重與孩子的交流和溝通。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應該多花時間陪伴孩子,了解他們的生活和想法,并與他們進行平等的交流。這樣不僅可以增強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感情,還可以幫助家長更好地了解孩子的特點和需求。
最后,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勇敢地面對挑戰和困難。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家長應該給予鼓勵和支持,幫助他們克服困難,增強自信心和勇氣。同時,家長也要注意不要過度保護孩子,讓他們學會自己照顧自己,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小孩不愿意跟父母溝通的原因
1、說了也沒人聽。孩子表達能力不如大人,說話漫無邊際又沒有重點。家長們忙著手頭上的事,很難認真的聽下去,聽不耐煩了,采取敷衍的態度。
孩子能敏銳的感覺到家長的態度,這種敷衍會給孩子一種爸媽不喜歡聽我講話的感覺。久而久之,孩子會選擇憋在心里。
2、說了會挨罵。有的孩子也會和家長溝通,只不過是只說好的,比如被老師表揚啦!得了小紅星啦!但自己干的壞事,受到的批評不說,甚至是被欺負了也不會說。其實孩子已經學會了看碟下菜。孩子會估量父母的反應。如果爸媽的反應是批評,打罵,或者埋怨等,孩子往往會選擇不說甚至有意隱瞞。
3、說了也沒用。家長會有許多自認為對孩子好的做法,比如,吃有營養的飯菜,不管孩子是否愿意吃;報各種興趣班,不管孩子是否有興趣;不允許孩子干這干那,不管孩子當時的興趣多么強……其實孩子們想說,我不想吃;我不愿意上數學班;我想多玩一會兒……
家長們都會不以為意,仍然按照自己的想法形式,久而久之,孩子做了那么多不愿意的事,心里苦惱,但是媽媽問孩子怎么了,孩子也不會說。
孩子大了,如何與孩子溝通相處
1、家長需要調整心態。孩子在青春期有表達自己的欲望是很正常的,而且由于18歲的孩子在法律線上已經是成年人了,覺得自己有自己的判斷能力,不需要父母的引導。這時候,家長不要為此生氣,而是真誠地祝賀孩子的成長。
2、放平心態、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現狀就好,他想說就說,不想說就不說,父母只需要提升覺察力,不去破壞這個過程就可以了,盡量做到尊重和提醒,并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是允許自己的,同時,也是關注自己的成長,而父母在這個基礎上不去控制就好,謹記:良好的親子關系大于一切。
3、父母管住嘴,千萬不要說教。孩子總是抱怨說明孩子心里有委屈、不滿。這時候最忌諱的就是講道理。18歲的孩子,有他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信條,道理比家長清楚多了。叛逆期的孩子就像父母身上的逆鱗,總是會戳你最痛的地方。
這時候家長如果控制不住往往會使親子關系惡化,加劇孩子內心的不滿和指責。這時候父母在發生沖突或情緒爆發時要果斷離開當下的環境。給自己和孩子冷靜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