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孩子的長大,叛逆期也隨之而來;但是家長要做到的就是接納孩子,只有家長學會接納孩子,相信孩子有自己的觀點,接納了孩子,孩子才會愿意跟家長溝通,家長才能真正知道孩子的問題,也才能真正幫助孩子。
怎么和叛逆的孩子溝通
1、將心比心。父母要與孩子將心比心,相互間的關系就會融洽,孩子也就沒有逆反心理了。
2、觀察溝通。就是觀察孩子與自己的溝通方式。在很多時候,父母必須超脫自己的角色,從第三者的角度觀察孩子叛逆的問題。并以不同的角度對待孩子,做有限度的遷就。
3、開放自我。父母發現孩子的興趣會影響功課時,不要立即禁止,最好能多了解情況。如陪孩子去電子游戲中心,和孩子討論他們的偶像,以此提醒什么是應該學的,什么是不應該學的。只有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才能相處得更融洽。當父母與孩子相處融洽了,孩子就不會反叛了。
4、不斷試驗。父母管教孩子,要時常改變方式,孩子小的時候,一般只是父母講,孩子聽。孩子在一天天長大,應嘗試雙向溝通,也聽聽孩子的建議。一旦發現某一種方法行不通,就應隨時改變方法,不斷試驗,直至發現有效的方法。
5、尋求意見。管教孩子,有時應該尋求別人的意見,讓自己的思想更開闊。最好跟孩子的老師多加強交流,了解孩子平時在學校的表現。
6、保持冷靜。急躁的父母,應該提醒自己,保持冷靜,并等待孩子冷靜后,再進行溝通。
孩子特別叛逆特別犟怎么辦
1、盡量保持平常心,在與孩子溝通時,父母應該保持冷靜和理智,不要因為孩子的叛逆和犟而情緒失控。這樣可以避免激化矛盾,讓孩子感到安全和舒適。
2、用幽默的方式化解孩子的情緒問題,在與孩子溝通時,父母可以使用幽默的方式來緩解緊張的氣氛,讓孩子感到輕松和愉悅。
例如,可以用一些有趣的故事或笑話來引起孩子的興趣,從而打開話匣子。父母應該傾聽并尊重孩子的感受,不要輕易地否定或批評孩子的想法和行為。這樣可以讓孩子感到被理解和支持,從而更愿意與父母溝通。
3、尊重孩子,不作道德評價。做家長的不要過于嚴厲,一旦孩子叛逆就給孩子扣上“不聽話”的帽子,甚至對孩子“上綱上線”。在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中少用這樣的話,減少孩子的逆反心理。
4、用好溝通典型。孩子特別叛逆特別犟怎么辦,不少家長都喜歡用同齡人成功的案例和自己的孩子進行比較。溝通切忌不要總是在孩子耳邊講,自己怎樣為他付出,拿自己小時候與他對比或拿別的孩子與他對比。這樣做,只能招來孩子的逆反心理。要就事論事,具體的分析問題,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而不是埋怨、比較。
5、抗壓能力。抗壓能力并不意味著承受心理壓力。提高孩子的抗壓能力,不如教會他們如何紓解壓力。告訴孩子:當你感覺焦慮的時候,一定要釋放內心的壓力,找個僻靜的地方,對遠方吶喊。運動鍛煉是最好的解壓方式,如網球、羽毛球、足球、籃球等球類運動最適合卸下內心的憤怒。
6、社交能力。社交作為人類的一種軟實力,教會孩子在不同的場合說什么樣的話,感受別人的感受。這樣的軟實力應該是家庭教育中重要的一環,幫助孩子融入新的環境,教會孩子如何與其他人社交。
怎樣和心理叛逆的孩子交流
第一、父母需要審視是否有在親子關系打好地基:平等
這就是一個平等的態度,在平等中沒有你高我低,從下對上的層級,雖然父母更多需要孩子的順從,其實需要孩子順從時,愛就沒有了。孩子當然也會懼怕父母的威懾力的時候,而且在我們道德信條也束縛親子關系無法平等流動。
如果孩子不愿束縛集體意識,在青春期以“叛逆”的方式表達,這也是孩子有力量的體現。作為父母需要學習的,就是如何通過“叛逆”這個提醒去看到如何重構關系基模。
去坦誠的面對自己,如作為父母是真的焦慮孩子的未來還是把自己對未來焦慮投射到孩子身上。
第二、管住自己的嘴巴,去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
我們常說溝通的關鍵在于先學會傾聽,而這個傾聽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就是父母要有足夠的理解能力。
很多父母傾聽的過程,就是邊聽孩子說話,邊在尋找可以找到什么樣的線索,把自己的東西塞進去,讓孩子知道TA是錯的,自己是對的,讓TA聽自己的。所謂傾聽就是站在孩子的視角去看到問題,不執著于自己的思維體系。
第三,真正的尊重和接納孩子!
在孩子同意的情況下,去分享自己的觀點或想法,同時有彈性的允許孩子有選擇。作為父母當然可以提建議,我們需要明白,“建議”意味著作為父母只是最大限度把自己能看到的可能性呈現給孩子。
至于孩子如何做決定,無論孩子接受或不接受,作父母的唯有尊重,不能越俎代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