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期的孩子常常讓家長們感到頭疼,甚至是不可理喻,此時家長要要善于發現孩子叛逆期叛逆心理中的積極因素,并合理引導,才能改變孩子的不當行為。
孩子叛逆期該怎么溝通
1、與孩子溝通要保持冷靜。以硬制硬是對叛逆孩子最失敗的教育方法,所以在和孩子溝通之前,急躁的父母,必需時刻提醒自己,要保持冷靜,不要脾氣一急就開始對孩子打罵,把原本要好好溝通的計劃拋諸腦后。此外,和孩子溝通最好在孩子也冷靜時,再進行溝通,效果更好。
2、尊重孩子的個性和興趣。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興趣。家長應尊重孩子的選擇,鼓勵他們發展自己的特長和潛能。例如,如果孩子對音樂、體育或藝術等方面有濃厚興趣,家長應支持他們參加相關活動,培養他們的愛好。這樣既能滿足孩子的成長需求,又能減輕他們的叛逆情緒。
3、給孩子適當的自主權。叛逆期的孩子需要有一定的自主權,這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發展自己的個性和獨立思考能力。家長可以在適當的時候,給孩子一些決策權和選擇權,讓他們有機會去體驗和探索生活的各個方面。當然,在給孩子自主權的同時,也要給他們相應的責任和義務。
4、給孩子做好表率。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嚴以律己,在孩子的心目中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要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父母是最棒的,并為有這樣的父母而引以自豪。這就給父母與孩子進行正常的交流和溝通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不要把工作和夫妻間的壓力發泄到孩子身上,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隨便對孩子發脾氣,不要喜怒無常。如果父母自身在情緒處理上有問題,先要解決好自身的情緒問題。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經歷哪些叛逆期呢
人有三個叛逆期,不同的叛逆期,有不同的個性發展、心理生理發育特點,父母應對的方法也要不同。
2—3歲時,出現的叛逆行為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的表現,稱“寶寶叛逆期”。
6—8歲時,則來到人生第二個叛逆期,稱為“兒童叛逆期”。 12—18歲時,是人生第三個叛逆期,這是大家最常見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以下這些行為暗示孩子已經進入叛逆期,家長們要注意及時調整教育方式
1、不喜歡他人過多的管教。叛逆期的孩子是不允許別人來管著自己的,面對家人和老師的教導根本就聽不進去,一個耳朵進一個耳朵出,有時候忍不住甚至會和家長老師頂嘴,別人說一句他們可能會頂十句,總會找一些理由來為自己開脫,讓家長非常的頭疼。
2、喜歡和他人唱反調。叛逆期的孩子總喜歡和家人老師唱反調,你越是希望他做的事情他越是不去做,不讓他做的事情他反而非常的上心,這樣的孩子會一次一次的來和家長老師對著干,并且一次次的挑戰大人的底線。
3、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孩子處在叛逆期會經常以自我為中心,并且堅持我行我素,我自己的事情我做主等等,一副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你管不著我。孩子叛逆起來家長肯定是很頭疼的。
4、不求人。叛逆期的孩子當遇到困難的事情不愿意和別人求助,他們感覺別人都不理解自己,幫不了自己,喜歡用自己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認為自己是可以把事情做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