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是孩子從兒童到青少年過渡轉變的過程,此時家長要及時的調整教育方式,才能更好的應對進入青春期的孩子。
怎樣對待青春期的孩子
1、讓孩子感受家的溫暖。對于青春期的孩子,家長應該多關注孩子的言行,多注意他們的行為變化,當然家長也不要過多的干擾,只要孩子整體沒有異樣,家長多關心,讓孩子理解自己的愛就可以了,感受到家的溫暖,這樣孩子才愿意和自己溝通。
2、家長不要過度焦慮。其實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是很正常的情況,是一種自然成長歷經的階段,是孩子渴望被家長認可和尊重的階段,所以這個階段家長不要過度地去干涉,更不要過多地去批評,只要尊重孩子,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可以。
3、多和孩子溝通,切忌嘮叨。平等地與孩子交流,成為他們的朋友。青春期的孩子最煩的就是父母嘮叨,批評教育,因此父母必須真正放低姿態,不要總是限制孩子與長輩的地位。與孩子進行互動交流,作為朋友勸誡他們,能夠更容易引導他們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4、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對比。教育青春期的孩子,最重要的事情是不要拿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對比。這樣是非常傷害自尊心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之處,同樣,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不足。你應該多多表揚孩子,讓他們更加自信。
5、用言傳身教影響孩子。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我們與孩子間出現的問題,往往投射出了家長自身存在的問題,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家長多關注一下自己,盡可能的去提升自己,當你有意識的去改變的時候,當你正在以言傳身教的方式影響孩子的時候,孩子就會被你吸引,會潛移默化受到你的影響而發生改變。
青春期的孩子最常見的特點
1、獨立意識增強。這個時期青少年看成年人的視角從仰視逐漸變為平視甚至俯視,在這個過程中,因為身高差距導致的青少年不自覺的服從意識和對于成年人的依賴逐漸減弱。
青少年會越來越希望自己能夠為自己做主,而為了獲得這種自主權,會開始出現討厭父母的干涉、回避與父母談個人問題、對以往的權威進行否定等行為。
2、自尊心變強。青春期的青少年十分在意老師對他的態度,當與老師的關系好時成績通常較好,當與老師的關系變差,該門學科的成績通常會變差。這一時期,比較嘮叨的父母通常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即便是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這一時期的青少年也不會在口頭承認。
3、逆反心理。父母從小的重復教育和得不到驗證的"嚇唬教育"在這一時期很難對孩子起到教育的作用。開始對熟悉的教育宣傳表現出懷疑和不滿足,不再被動接受而喜歡標新立異。甚至全盤否定父母的教誨,探索自己的信仰,這種探索有時會導致出現固執、任性、與父母對峙,甚至出走的行為。
與青春期孩子相處時需要注意的細節
1、充分信任。信任會拉近與孩子的距離,并會讓孩子有信心做得更好。
2、減少指責。簡單而粗暴的指責會讓孩子大失信心,并改變對自己的評價。父母應該變指責為幫助孩子分析事情的本質與發展趨勢,引導孩子在反思中進步。
3、少下命令。對孩子過多的要求和亂下命令,不但會讓孩子產生壓力,還會激增孩子的逆反心理。
4、維護形象和尊嚴。對孩子的不足和過錯,不要在外人面前隨意評述,這會讓孩子覺得沒面子而對父母產生反感。
5、注重孩子感受。凡事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遇到不愉快或委曲的事情,應該適當安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