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難,做叛逆期孩子的父母更難。面對叛逆期的孩子離家出走,家長要努力為孩子構建一個充滿愛的家庭。當一個家庭充滿著愛,孩子的身上也會流淌著愛,他才行為問題自然也會少很多。
孩子離家出走正確的處理方式
1、審視自己的問題,認識自己。孩子現在長大了,他現在做的一切事情都是為了向父母證明自己,想要得到更多的自由,如果家長不放手,不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不修復和孩子的親子關系的話,只會將孩子推的越來越遠,造成后來孩子離家出走,不愿意上學的現象。
2、和孩子做朋友。如今還有不少家長在孩子面前端著家長的架子。其實,如果放下家長架子,和孩子平等相處,彼此能推心置腹地進行交談,孩子也有可能成為你的知己,無話不談,而孩子成長中的煩惱可能就在交談中得到緩解、消除,離家出走的可能性也會減少。
3、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青春期的主要特點是身心發展迅速而又不平衡,是經歷復雜發展,又充滿矛盾的時期。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往往容易有激動的情緒和沖動的行為。
養育孩子是一件漫長辛苦但又無比幸福的事情,期間我們會遇到很多事情,有的事情會使我們開心、激動;有的也會使我們憤怒、沖動。但是如果因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孩子進行辱罵,動手,去傷害孩子,更容易激起孩子對家長的不滿。
4、給孩子傾訴的機會。當孩子遇到挫折與困難的時候,家長應主動與孩子交流,要鼓勵孩子。如果孩子犯錯之后就打罵、諷刺挖苦,以后孩子就不敢對家長說心里話了。
久而久之,孩子會覺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自卑心理加劇,自信心也逐漸削減。當內心的憂傷無處訴說,孩子就更容易對當前家庭失去希望,離家出走。
5、改變教育方式。孩子之所以會離家出走,與父母的教育方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有些父母很強勢,經常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更不懂得尊重如何尊重;有些父母的教育方式過于簡單粗暴,只要孩子犯了錯,就把孩子痛罵一頓,或者暴揍一頓。
其實平時只要多關注一下孩子,注意觀察孩子的心理,或許可以避免很多讓孩子出走的念頭。
孩子離家出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是孩子學習壓力太大。在很多父母眼里,如果孩子的學習成績不理想就感覺特別丟人一樣,施教的方法也不當,不是對孩子冷嘲熱諷就是挨打受罵,這樣會給孩子的自尊心帶來傷害,長此以往,孩子也會覺得在家里很郁悶,于是選擇離家出走。
二是父母和孩子缺乏溝通。現在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父母之間存在代溝,在父母看來,孩子這些想法都是不懂事的表現,家長不理解孩子的想法,有時還強硬地要求孩子按照自己命令去執行,這樣讓孩子感覺不到自我價值的存在,會使他們心生反感,也會容易讓孩子離家出走。
三是孩子無法抵御外界誘惑。孩子的叛逆期就想證明自己已經長大,在信息發達的現代社會,他們能從電視、手機等大眾傳媒上,受到一些負面信息的影響,有青少年叛逆離家出走這些現象,孩子看到了,在心里有抵觸情緒的時候,就會試著去模仿。
或者一些疏于管教的孩子,受到一些社會不良少年的引導誘惑,孩子的內心單純,可能會結識一些這樣的不良少年,唆使孩子離家出走。
孩子回家后家長該如何面對
孩子回家后父母不要數落孩子,家長要熱情親切的給他溫暖。讓孩子洗個澡,吃飽飯,睡個覺,不要先批評孩子。問孩子出去幾天怎么度過的?孩子不愿意說就不要再問了。
“有本事就別回來了”這樣的話千萬不要說,否則有可能造成孩子的二度出走。青春期的孩子在處理事情都不成熟。他的出走或許只是為了吸引家長的注意,家長的一味指責和批評,會把孩子推向叛逆的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