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小的時候習慣了以哭鬧耍賴等方式要挾父母來達到自己的目的,當有一天孩子發現哭鬧沒有用了,就會增加籌碼,甚至發展到以離家出走為要挾。當父母無法在滿足孩子需求,發生矛盾的時候,有些孩子的選擇就會離家出走,在面對孩子突如其來的叛逆,家長驚詫的同時,也會心力憔悴的擔心孩子。那么,孩子要離家出走怎么處理?
孩子要離家出走怎么處理
1、要告訴孩子離家出走并不能解決問題
家長首先要立馬找到孩子的下落,但不能妥協孩子的要求。如果家長選擇答應孩子,那么以后孩子仍然會用這種極端的方式來要挾父母。家長要告訴孩子,離家出走并不能解決問題,面對問題的正確方式應該是迎難而上。
2、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愛
孩子離家出走,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缺少愛,而父母要做到的就是給予孩子關愛。孩子的成長其實也是家庭的一面鏡子,孩子的行為多多少少會因為家庭而發生改變。一個家庭如果充滿愛,那么孩子也是一個有愛心的人。
3、讓孩子考慮后果
家長應教導孩子想清楚,離家出走后能否養活自己,溫飽是否能自己解決。如果因為離家出走而荒廢了學業,昔日的同學也會隨之離自己而去。面對這些問題,父母都應該提醒孩子自己想清楚。
4、對孩子不要過度溺愛
家長的溺愛極易使孩子形成自私自負的性格,產生“唯我獨尊”的畸形心理,有礙于獨立能力的提高,更不利于孩子挫折承受能力的培養。一旦遇上正常的挫折和失敗,孩子就難免心理失衡,行為偏激,以至離家出走。
5、加強孩子心理素質教育
家長應教會孩子在挫折產生時,辯證地分析不盡如人意之處,在比較中認識挫折,教導孩子既要看到挫折不好的一面,亦要看到其好的一面。家長還要引導孩子合理釋放不良的情緒,家長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先接納孩子的情緒,允許孩子表達不滿和感受,讓他內在的壓抑得以釋放。孩子理智地面對現實困難。
孩子要離家出走怎么處理,當孩子真的離家出走了,作為家長首先要保證孩子的安全,盡快與孩子保持聯系。讓孩子知道當困難發生時,父母永遠是孩子可以信任的人,可以尋求父母的幫助。家長日常也要尊重孩子,同時家長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在陪伴孩子,不要拿孩子當“出氣筒”,日常要鼓勵孩子獨立思考與自由表達。同時家長對孩子也不要過于溺愛,加強孩子的心理素質教育,積極培養孩子的勇氣、自信心、責任感,使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