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的獨立意識也在慢慢增強,尤其是在步入青春期之后,會表現出許多讓父母無從管教的行為,而且還常常會跟父母產生激烈的沖突和爭吵,讓家庭氛圍變得越來越緊張。
青春期的孩子怎么引導與溝通
1、冷靜面對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不像大人,孩子都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如果他對于父母的一些管教不服氣的時候,情緒上面的波動也會比較大,甚至還會對著父母發脾氣。如果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時,家長要冷靜下來,先將孩子的情緒給穩定下來,將事情先放一放。
2、避免和孩子正面沖突。當孩子的情緒不穩定的時候,家長不要大聲的責罵他們,先避免和孩子進行正面沖突,可以做些其他的事情來吸引他的注意,穩定他的情緒。等到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以后,再慢慢的教育孩子。
3、家長應該設定合理的期望值。考慮孩子本身的特點和能力,對孩子提出適當的要求,不能主觀地以高標準來要求孩子。因為過高的標準、過大的期望會給孩子帶來巨大心理壓力,對父母會產生不愿意交流,甚至會害怕面對父母。
同時,家長應該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考慮孩子的感受,幫助孩子來確定實際的學習目標,以此來增加他們對學習的興趣,也可以改善孩子與父母之間的交流。
4、多看到孩子進步的一面。家長總揭孩子的舊傷疤,這對于敏感的青春期孩子來說,極有可能會讓孩子認為自己是失敗者,甚至放棄努力,與家長關系越來越疏遠。
如果家長能關注到孩子的每一個微小的進步,讓孩子明白,無論他的成績如何,只要努力了就好。孩子就會覺得家長是真的關心他、鼓勵他。有時候,家長的理解和支持才是對孩子最大的鼓勵。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變化
1、需要自己獨立的空間。進入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有獨立的空間,進入臥室甚至喜歡鎖門,喜歡使用上鎖的筆記本,手機也會上鎖,不希望家長翻看。
即使他們并沒有做什么秘密的事,也沒有記錄什么隱秘的事情;不愛和家人們一起出去玩耍、活動,更喜歡自己呆著或者去找朋友,這些都是正常的行為。
2、追求獨立自主。盡管青春期的孩子思想并不成熟,但是,他們一方面需要家人適度的關心,另一方面,又認為自己長大了,有足夠的能力和獨立的思維,需要得到更多的尊重和平等的交流。
3、存疑與反對。青春期的小孩思想正發生著巨大的轉變,在渴望獨立的同時,他們也擁有了更多獨立思考的能力,對周圍很多東西都抱有存疑的態度。所以,很多事情不是父母口中的對錯判斷,而是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嘗試、接觸、了解去獲取真實的結果和答案。
如何跟孩子進行有效地溝通
說出感受,這個很重要,孩子們和我們說話,未必希望我們幫忙,比方說向我們抱怨,作業太多了,或聊起來一個同學性格好與不好呀。那么這個時候,也許僅僅是想著把情緒發泄出來而已,并不指望我們去幫他解決的。
孩子在成長時期,愛與安全感的建立非常重要。很多人都說,為什么現在的孩子這么脆弱,我們那時候怎樣怎樣。好像把所有的責任都在怪罪于孩子太過于脆弱,可大家別忘了,現在孩子所處的社會,和我們成長的時候是不一樣的。人的心理本來就是社會,與自我的相互作用之下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