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是孩子從兒童慢慢過渡到成人的重要階段,這個階段也是他們生理和心理發展的重要時期,所以家長一定要給予他們正確的教育和引導,多多了解孩子此刻的心理變化,然后幫助他們順利度過。
青春期青少年心理特點
1、獨立性增強。隨著孩子自我意識的形成,他們的獨立意識開始占領高地,不會再被動地聽從父母的教誨和安排,而是渴望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標準衡量是非曲直。這是一種種從被動到主動,從依賴到獨立的轉變,對于青少年來說不是壞事,而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2、情緒兩極化。青春期孩子的情緒是不穩定的,有時候甚至是不受自己支配的,容易鉆牛角尖。他們既會為一時的成功而激動不已,也會為小小的失意而抑郁消沉。他們情緒多變,時而情感濃烈,熱情奔放,時而出現莫名的煩惱、焦慮,兩極分化尤為嚴重。
3、心理上“鎖”。都說“少年不識愁滋味”,可進入青春期,煩惱也就來了。此時由于孩子心理的不斷變化,他們開始學會掩飾、隱藏自己的真實情緒,出現心理“閉鎖”的特點。
過去愛說愛笑的孩子,進入青春期可能會變得沉默寡言。他們常把自己關在房間里,很少和父母交談,甚至拒絕父母的關愛。
4、判與自我批判,不斷尋求認同。青春期時期開始認識和接受大眾文化,孩子個性更加強烈。孩子也會開始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對社會普遍價值進行評判。同時,盡管孩子有自信,但由于身體和心理發展的不確定性,孩子在很多時候也會感到自我批判的壓力,因此孩子會不斷地尋求認同和安全感。
5、愛面子。青春期的孩子非常愛面子,他們只想展示自己,讓自己看起來獨一無二,他們裝酷、耍帥,出風頭,目的就是想吸引眼球,獲得別人的關注。
6、行為易沖動。青春期時,由于大腦前額葉發育(起理性和控制作用的部分)似乎遲于情緒邊緣系統的發育,因此青春期的少年比較容易沖動、情緒暴發較為激烈,而且喜歡冒險的行為。
如何正確對待青春期的孩子
1、理解孩子的反常行為。有些孩子喜歡什么小丑服、披風、風衣什么的,父母肯定會認為丑啊,不讓孩子穿,可是青春期的孩子就想與眾不同。
父母要學會理解,并給孩子自由,如果沒有打擾到別人,或者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這些小事,是完全可以讓孩子去做的,沒必要管制。只因為父母不喜歡、不讓穿,而讓孩子順應父母,那孩子肯定會逆反。
2、要學會理解孩子,經常給予孩子適當的賞與鼓勵。在父母的欣賞下,孩子快樂,信心倍增,心靈充滿幸福,更容易接受父母的意見,克服自己的問題。如果父母無數次計數、來譴責孩子,指責甚至打罵孩子,不僅會影響他們的情緒,還會讓孩子容易陷入自卑的泥潭。
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后,家長要怎么辦
父母應該盡可能避免過度約束孩子的行為和思想。當父母給予孩子足夠的空間和尊重,讓孩子感受到自由和自主性時,孩子往往會表現得更加成熟和合作。在父母與孩子之間建立良好的溝通和信任關系,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是消除逆反心理的重要手段。
父母可以通過理性溝通和適當的引導,幫助孩子克服逆反心理。父母應該盡可能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嘗試理解他們的想法和情感,同時耐心地解釋和引導他們,正確地認識問題和情況。
在引導孩子時,父母應該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和重要性,從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