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很多家長都會發現,自己與孩子之間的溝通變得越來越困難了,尤其是父親在與青春期的孩子相處時,孩子非常抗拒,甚至還拒絕跟父母交流,這讓父母非常苦惱。
兒子不愿意和父親溝通怎么辦
1、讓孩子換位思考對孩子來說,學會換位思考也非常重要。經常有人說,現在的孩子很自私,以自我為中心,其實都是源于不會換位思考造成的。
沒有孩子是天生的“熊孩子”,很多時候,他們只是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會讓對方有什么感受。只有孩子學會換位思考,才能設身處地理解別人,與他人良性互動。親子之間的矛盾沖突也會減少,親子關系得到改善。
2、父母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向孩子傳遞支持的信號。當孩子向父母陳述所承受的情緒壓力時,為人父母者一定要適當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并向孩子傳遞支持的信號。
父母良好的情緒和支持的態度,都能溫暖到孩子,給予孩子面對未來挑戰的勇氣,當然,孩子也愿意向父母傾訴自己的心聲。
3、理解孩子。是一種無條件的喜愛與尊重的情感,他需要你的無私和愛心,應該知道做父母的如果不能理解他們,孩子就會向外尋找理解他們的人,反之父母若能理解他們,他們就會感到家庭的溫暖、安全,愿意與父母交流、溝通,只有先去理解而后才能夠正確引導。
4、多鼓勵,少批評。和孩子說話時,多說一些贊美孩子的話,恰到好處的贊美是父母和孩子溝通的興奮劑和潤滑劑。適當的對孩子給予肯定和贊賞,也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不要總是用責備的語氣去訓他,靜下心來和他溝通。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平時跟孩子說話的時候,一定要給他些自信心,少些責備。
5、多給孩子建議而不是方案。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時,首先想到的便是向父母尋求幫助。當孩子向父母尋求幫助時,如果父母只會一味教給孩子正確的途徑,而不讓孩子自己想解決辦法的話,一方面可能造成孩子不會獨立思考的現象,另一方面父母失去了和孩子教育交流的好時機。
兒子不跟父母溝通的原因有哪些
1、家長與孩子溝通中缺乏平等。與孩子平等溝通是很多家長,都很容易忽略的事情。當孩子和你表達一些想法的時候,作為家長的你肯定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你還小孩,你懂什么?這樣的話不僅會挫傷孩子表達交流的意愿。更會孩子感到與你沒有共同的話題,這就會導致孩子不愿意與你多說。
2、家長總喜歡替孩子做決定。有很多家長或多或少,無論是大事還是小事都喜歡幫孩子做決定,總以為孩子還小,就很少會注重小孩子的感受。這樣一來會讓孩子感覺到他的自主權受到侵害,更會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不僅不愿意與你溝通,更想掙脫家長的“管制”。
親子溝通的小技巧
注意語氣和聲調。不要老是用責備的語氣跟孩子說,“不要這樣”、“你是怎么做的”、“怎么會”等等。我們應該多用和善建議的語氣說,“你能說說看”、“你的想法是怎樣”等等,這樣有助于溝通的氣氛,也讓溝通變得更能令人接受。
主動地鼓勵。不要因為做錯事就開口罵他,要主動發現孩子的優點,多鼓勵。獎勵比懲罰有效,可以使親子關系更為融洽。就算孩子做錯事,家長應該先穩定情緒,理性分析問題,這樣比較像是給孩子意見或建議,切記不要因為情緒,而說出傷害孩子心靈的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