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步入青春期之后,會產生非常強烈的自主意識,會變得不再聽從父母的管教,會開始跟父母對著干,也會變得不尊重父母和他人。但為了能讓孩子健康成長,家長一定要積極引導。
青春期孩子家長怎么做
1、尊重孩子表達情緒的權利。孩子“發脾氣”、“鬧情緒”的背后不是他不懂禮貌,也不是性格變差了,而是他正在經歷一個異常沖擊和復雜的階段。
他需要適應,還在嘗試學習如何調節這些撲面而來,甚至也會嚇到他們自己的強烈情緒。每個人遭遇強烈情緒的時候,都應該有權利去表達。父母的理解和尊重,對孩子來說很重要。
2、設定合理的行為限制。讓孩子有空間來表達情緒,并不意味著對沖動破壞行為的縱容。家長需要在接納孩子情緒的同時,給孩子的行為表達設定合理的限制。
比如,需要明確告知孩子什么樣的破壞行為,是不被允許的,這樣的限制,可以讓孩子學會用合理、有效的方式來正確表達情緒。
家長需要設定明確的界限,讓孩子知道自己對他們行為的期望,同時對孩子的情緒狀態表達理解,這樣才能讓孩子真的獲得他們所需要的幫助。
3、做孩子的知心朋友。青春期的孩子最渴望的是平等,所以父母要放下架子,與孩子建立平等的親子關系。孩子在這個時期會逐漸形成自己的觀點、看法和見解。當我們能理解他們內心的想法時,就能找到和他們溝通交流的橋梁。
4、做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幫助者。作為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是由孩子造成的。你要幫助他們學會自我管理、學會控制情緒、管理情緒。
還要幫助他們認識到“愛”是相互的,愛不是一種強迫和命令,而是要學會表達自己的愛;幫助他們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做事。
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后,家長需要做出哪些改變
在父母眼里,孩子是永遠長不大的。于是總會出現有意或無意地管制,嚴格要求孩子,管孩子的學習,生活,甚至交友,替孩子做事等。但是你知道嗎?這樣的管制不僅會讓孩子失去成長的樂趣,還可能讓孩子變得更糟。
青春期的孩子多半都會出現叛逆心理,當孩子在管致中感到了壓迫和不自由,為了掙脫束縛,他就會開始與大人對抗。壓制越厲害,反擊力就會越大。因此,我們的父母要學會放手,讓孩子有自己成長的空間。父母要做的就是教會孩子負責,給予孩子信任,讓他有鍛煉的機會。
教育青春期孩子的錯誤方法
不能承認自己的錯誤。無論對任何年齡階段的人來說,承認過失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作為家長,更擔心孩子知道了自己的錯誤,就會失去所有權威。
言行不一一般來說,家長是怎樣的人,孩子也會成為怎樣的人。家長怎么做,孩子就會怎么做。我們常說,身教勝于言教。對青少年來說,家長能否言行一致是非常重要的。
說教、叨叨、對比。孩子犯下一丁點錯誤,家長就可以叨叨七八個小時;孩子不就說錯了一句話,就被家長上很久的思想課;總是說別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好,讓孩子耳朵都聽出繭子了……你所認為的這些教子方式,不僅沒有起到半分作用,還把孩子逼向逆反的道路。
習慣包辦代替和妥協。孩子的書包誰提?不管誰提都不能讓孩子自己提!孩子的衣服誰洗?只要我能幫忙洗一天,我就決不讓孩子洗!孩子的鞋子臟了誰擦?我不替孩子擦,難不成還讓孩子自己擦?
有多少家長是這樣的心理?包辦代替和妥協,只能助長孩子更加叛逆,只能讓孩子更加得寸進尺!父母要注意教育方式,孩子自己能解決的問題,絕不插手,別等到孩子成了“巨嬰”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