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一個不聽話的小孩子,雖然會讓父母感到非常頭疼,但是家長一定要保持冷靜,理解孩子不聽話是正常現象,不要對他們使用一些簡單粗暴的方式,而是應該多多開導。
我家孩子不聽話怎么辦
1、建立明確的規則和界限。當孩子年幼時,他們可能無法充分理解某些行為的后果。因此,家長需要與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規則和界限,并確保他們明白這些規則的重要性。
例如,可以設定“飯前洗手”的規定,并告訴孩子如果不遵守這個規定,就不能吃飯。這樣一來,孩子會逐漸認識到遵守規則,對于獲得某種獎勵(如美食)是必要的。當然,在執行規則時,家長應保持一致性,避免頻繁地改變規則,以免讓孩子產生混淆和抵觸。
2、采用積極的溝通方式。當孩子不聽話時,家長應該耐心傾聽孩子的想法和需求,并嘗試理解他們的立場。通過積極的溝通,家長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
3、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首先家長在發生的矛盾的時候要穩定自己的情緒,冷靜好了之后再跟孩子溝通,同時也要幫助化解負面情緒,鼓勵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不要用武力或者言語攻擊,而是要說出來。
4、嘗試放手,給孩子自主權。孩子正在慢慢長大,有一天他會離開你的懷抱,有自己的想法,我們要給他一些自由的時間,不要讓孩子覺得我們是在逼他,他有已經長大了,有自己的主見,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自己的事情,不妨多跟他商量再做決定,不要干涉太多。
5、改變大吼打罵的方式。父母對于孩子的教育,首先要保持平和的心態,即使孩子犯下過錯,也不能隨便去打壓孩子。打罵式教育,只是讓孩子暫時服軟,而不會引導孩子走正道。
父母越是管教,孩子越不聽話,這是為什么呢
1、指責的語氣。父母在管教的孩子的時候,總是用指責的態度,這樣反而讓孩子反感,如果總是這種高高在上的跟孩子說話,在潛意識里孩子會把父母當作“敵人”,對于父母說的話,要求的事情,孩子會反抗或者沉默。
2、攻擊人品。父母總是在不經意的時候就說:你真是沒禮貌!我不喜歡你了!本身孩子在7歲前就是一個自我意識認知發展中,尤其這個時段的自尊心很強,內心又敏感,對于父母的看法很是在意,如果父母常說一些對孩子不認同的話,那么孩子會非常難過,從而也會拒絕服從父母。
在打罵中長大的孩子會是什么樣
自卑。孩子也是有自尊的,可是你的打罵行為就是在踐踏孩子的自尊,孩子的自尊總是被踐踏就會變得非常自卑,不敢見人,不敢交朋友,因為覺得自己沒有資格,只有學習好了聽話了,才有資格做人。這樣長期下去,孩子上大以后很難有出息,因為誰都喜歡有自信的人。
膽小懦弱。孩子長期在父母打罵下成長,會越來越沒有自己的想法,因為父母的行為,就是在阻斷孩子獨立的思考能力,而且更是沒有任何膽量去和父母較量。
所以慢慢的就會變成一割懦弱膽小的人,沒有想法,沒有能力,沒有膽量,試想這樣的人在社會上誰會喜歡?長大以后也就只能規規矩矩的一輩子。
記恨父母,更加叛逆。父母是每個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學習的榜樣。孩子小的時候,可能表面上看起來對父母的訓斥和打罵非常順從,但是隨著他的慢慢長大,會在這種影響之下,也學會了的反駁吼叫對父母特別記恨。脾氣變得越來越暴躁,更加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