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雖然內心渴望獨立與自由,但其實內心依然渴望被關心、被愛護,家長們要了解孩子叛逆的真正原因,才能和青春期的孩子友好相處。
父母怎樣與青春期的孩子相處
控制情緒。在遇到孩子不服從管教時,在他做了讓家長難以接受的事情時,大部分家長都會很生氣。
這時候需要控制情緒,壞情緒不僅使溝通毫無效果,還影響親子關系。等情緒平復后再和孩子溝通,家長要記住及時自我調節、控制情緒。
避免大吼大叫式溝通。不少時候父母沒忍住很容易拿出一副“我是為了你好”的姿態,對孩子進行大吼大叫的教育式溝通,這樣也是非常不可取的,要知道孩子大了,內心也是渴望被認可與尊重的。 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
不妨認真聽聽孩子的心聲,很多時候可能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又或者讓父母多點關心,作為父母在溝通時一定要找到問題的根源,一起面對問題,進行解決,這樣也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尊重孩子。青春期的孩子獨立意識正在發展,比以前更渴望被尊重,父母對孩子尊重,更能贏得孩子的尊重。
當孩子提出意見時,父母最好認真傾聽,站在孩子的立場考慮意見的可行性,如果真的不可行,也不要急于駁斥孩子,和孩子一起假設場景,用手邊可用的小工具、玩具等等進行模擬,和孩子一起嘗試可行性。
如果遇到問題,可以這樣對孩子說:“也許我們換一種方式能夠得到不一樣的結果,要試一下嗎?”
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會變得叛逆、不聽話呢
青春期的孩子,思維發育逐漸成熟,但目前只是一個趨向成熟的過程。
他們往往認為自己很成熟,可處理問題的方式并不夠成熟,甚至容易將簡單的事情復雜化,或將復雜的事情簡單化。
他們通過不斷的學習和了解以后,能夠根據多方的信息作出自己的判斷,對父母的意見產生了不信任感。
此外,由于信息獲取途徑越來越多,如網絡、電視、書籍、日常交往等等生活空間和交往范圍的擴大,青春期的孩子們可能會在得到信息的過程中意識到,自己從前最相信的父母也會有錯誤的看法和意見,從而對父母的說教產生質疑,甚至否定。
但孩子想要改變父母的意見往往是很難的,所以結局大多是頂撞父母、表現叛逆。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平穩的度過青春期呢
父母需調整自己的心態,以尊重、平等、信任和寬容的態度對待孩子。
一、要放平自己的心態,盡量以平和、包容的態度面對青春期的孩子,讓他們的情緒有一個安全的出口;
二、要放手讓孩子成長,讓孩子多一些自己做主的機會,不要包辦代替;
三、要放下心中對孩子的過高期待,不要總是用“聽話”“順從”的標準來要求孩子,更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孩子身上,希望完全按自己的想法來掌控孩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