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了青春期之后,生理、心理和社會性發展方面都有了顯著的變化,身心發展極度不平衡。從兒童到少年,人生遇到的各種困難都讓他們矛盾重重,因此也有人把孩子的青春期稱為困難期或危機期。那么,父母怎么和青春期的孩子溝通和相處?
父母怎么和青春期的孩子溝通和相處
1、聆聽
直接問孩子問題往往被拒絕或不被理睬,對孩子居高臨下肯定問不到你需要的信息。孩子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更容易敞開胸懷。注意聆聽他嘮叨學校發生的事情,你可能能得到很多信息。千萬不要教訓孩子,只聽就可以了,除非孩子問你你怎么想的。
2、對孩子的情感表示理解和同情
家長往往會急于幫孩子解決問題或不重視孩子的情感,如孩子與好朋友出現矛盾,大多數家長會說“沒有他,你還有別的朋友呢?”這樣說你并沒有對孩子此刻的情感表達同情,孩子并沒有感到家長的共情。家長可以試著說“我理解你肯定挺難過的”。
3、不要獨裁
雖然對青春期的孩子來說家長也是立規矩的人,但你需要向孩子解釋,比如說為什么晚上要在幾點前回家。
4、家長要控制自己的情緒
當孩子對你不尊重時,你可能忍不住地發火,完全控制不住自己。這時候你需要數十個數,深呼吸兩次,然后再做出反應。等雙方都冷靜下來后再對話。罵孩子只能一時地出氣,但這么做舊傷害了親子關系。
青春期的孩子如何教育
1、家長要注意尊重孩子
面對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家長注意要平等的和他交流,不要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應該放下做父母的架子,多傾聽孩子的心聲,盡可能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凡事多和孩子商量,不要以“愛”的名義強行給予。
例如,不要給孩子報名太多的培訓班、輔導班等,應該注意和孩子商量好,否則給孩子過多壓力會讓孩子很難受。
2、家長要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感情
掌握愛和嚴的分寸,將真正的愛與無原則的嬌慣、溺愛、放縱區分開來,愛應當表現的有分寸、有理智,但嚴決不是扳起面孔、動輒訓斥、打罵、既要尊重孩子的人格、滿足孩子的正當需求,又要能抵制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耐心培養文明行為、良好品質和行為舉止。
3、要表現出適當的無知
孩子十歲前,媽媽扮演的是一個無所不能的角色,是孩子強有力的后盾,給孩子安全感很重要。孩子十二歲青春期來了以后,這樣就不行了,孩子十五歲后如果還表現出無所不能,什么都懂,孩子都要聽我的,就極其糟糕。
首先要把自己從權威的角色上放下來,應該說:“媽媽不太知道你們現在想什么,要做什么,你需要媽媽什么樣的幫助,詳細告訴媽媽好不好?”
家長應該努力用幽默和耐心去接納自己,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從而才能對孩子寬容、慈愛;學會體諒自己的情緒,能夠使自己對與孩子之間的沖突采取更加溫和、寬容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