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家里有一個熊孩子,應該是最讓父母感到頭疼的,因為這類孩子非常調皮搗蛋,每天都把家里搞得雞飛狗跳的,讓父母感到束手無策。其實對于這類的孩子,家長應該講究一些技巧,讓孩子慢慢遵守規則。
熊孩子不聽話怎么教育
1、用平等的姿態溝通。作為家長不要認為自己說的話就是權威,不可改變。我們應把尊重孩子的口號落到實處,和孩子做朋友。人無完人,我們也有做錯的時候,這個時候應勇于承認并改正。
2、做到賞罰分明。當孩子做的不錯時,大家要給予一定的獎勵。這種獎勵可以是贊許的眼神,口頭表揚,也可以是實物獎勵。同樣的,孩子做了錯事也要進行一定的懲罰。在這里我們要注意,父母雙方態度應一致,同時要針對孩子的個性特點采用不同的教育手段。
3、學會和孩子溝通。部分家長對于孩子不聽話這種情況可能會選擇“大打出手”,其實這是最不可取的,打的輕了會更加深寶寶任性的脾氣或者情緒,打的重了可能會傷害到寶寶。所以家長在對待孩子不聽話的時候,首先要做的就是冷靜下來,控制自己的情緒,去和寶寶講道理。
講為什么不同意這件事情,或者是為什么不同意給你買這東西。在和寶寶交流期間。家長要控制好自己的態度。一定要先溫柔然后漸漸嚴肅起來,讓寶寶的情緒跟著你走,這樣寶寶就會順著家長的思路思考問題,這樣就能解決寶寶任性的問題。
4、承擔后果。要說最重要的一點,那一定是教會孩子承擔。所有的“熊孩子”,他們都曾在生活中犯錯,只是出于不同的目的,有些父母不舍得孩子被管教。到頭來,這些“熊孩子”反而變本加厲,做出更多傷人的事情。
與其這樣,父母就狠下心來,不管孩子做了怎樣的錯事,都由他們來承擔該有的后果。這個過程,恰好可以培養孩子的擔當,讓他們做個對自己負責的人。
打罵教育真的合適嗎
有部分家長表示,教育不聽話的“熊孩子”只需要一招,那就是直接打罵。在這些家長看來,與其跟孩子浪費口舌,最后換來爭吵,倒不如直接打罵一頓。而且家長覺得,打罵之后很長時間孩子都特別聽話,只需要把要求告訴他們即可,接下來就是坐等結果。
可是打罵真的有用嗎?事實發現,孩子的聽話行為都是暫時的,只是因為他們對家長的打罵產生了恐懼,擔心再次被狠狠教育,所以假裝聽話而已。孩子會把父母的這些打罵都記在心里,然后等到有能力反抗時,直接毫無留戀的選擇遠離父母。
孩子犯錯可以教育,但打罵絕對是不可取的方式,甚至還會影響親子間的親密度。幼年時期被打罵長大的孩子,心理永遠有一道傷痕,未來可能需要很久才能治愈。而且被打罵會讓孩子變得沒有安全感,尤其是獨自入睡或者生活時,這種感覺會更強烈。
避開打罵方式,家長該如何科學地懲罰孩子
罰站。其實很多家庭也都在采取這種懲罰方式,當孩子和大人發生爭執或者是犯了其他錯誤的話,父母可以讓他到某個角落進行罰站。
但是要注意罰站的時間不要太長,15分鐘就差不多了。而且要讓孩子明白為什么要罰站,罰站結束后要讓孩子說出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沒有,以及以后該如何改正,這樣才能達到目的。
取消一些待遇。當孩子無理取鬧,經常和家長對著來的話,父母就可以取消一些特殊的待遇。像一周之內不能吃零食、不能看電視等。而且有了這樣的約定,當孩子觸犯了的話,父母就要嚴格的執行下去,這樣家長才能豎立起來威信,慢慢就能幫助孩子改正這些不好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