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是孩子最難管教的階段,這個階段的他們具備著非常強烈的獨立意識,還會處處頂撞父母,讓父母無從管教。但要想讓孩子在青春期減少一些叛逆行為的產生,家長就得先了解青春期,然后再做出引導。
孩子青春期在什么年齡段
女孩子的青春期一般是從10-12歲開始,在16-18歲的時候結束。男孩的青春期一般是從12-14歲開始,在18-20歲之前結束。
青春期是少年身心變化最為迅速而明顯的時期,在這個時期,男性從兒童的身體、外貌、行為模式、自我意識、交往與情緒特點、人生觀等,都脫離了兒童的特征而逐漸成熟起來,更為接近成人。
這些迅速的變化,會使少年產生困擾、自卑、不安、焦慮等心理問題,甚至產生不良行為。因此,青春期是一個既可以預測、又不可預測的時期。也就是說,在這個時期中,人從兒童向成人發展是可預測的,但是在發展過程中會出現什么情況或問題則不可預測。
由于身心的逐漸發展和成熟,孩子在這個時期往往對生活采取消極反抗的態度,否定以前發展起來的一些良好本質。這種反抗傾向,會引起少年對父母、學校以及社會生活的其他要求、規范的抗拒態度和行為,從而會引起一些不利于他們的社會適應的心理問題。
青春期的孩子該怎么教育
1、安撫孩子的情緒。大多數孩子在青春期時,情緒是他們最難以掌控的,而大對數家長也很難理解孩子的行為,這也是大對數家庭不斷出現爭吵的原因之一。
家長在孩子出現情緒暴躁時,不要去試圖和孩子講道理,因為這個時候的孩子聽不進去任何道理,他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應該在孩子冷靜下來后,再去溫柔的安撫孩子,并明確地告訴和引導孩子。
2、少控制,多放權。既然孩子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增強,那我們要學會放權,不要給孩子安排好一切,給孩子自主權。
比如,什么時候出門?怎么出門?游戲玩多久?交一些什么樣的朋友?甚至可以讓孩子參與到家庭決策中,如果孩子有不錯的意見,我們不妨采納。
3、互相尊重。說起相互尊重,其實很多家長對這個理論并不陌生。但是在教育實踐中能做到相互尊重的家長并不多,大多數都會以家長的身份高高在上,完全以自己的立場命令或者要求孩子干什么?很少聽取孩子自己的意見。
這種做法其實剝奪了孩子發表意見的權利,也沒有給孩子選擇的權利,當然就沒有尊重孩子。久而久之,使孩子對家長的權威產生反感,甚至叛逆。當然了,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聽從孩子的意見,當出現分歧的時候其實就是我下面要說的另外一個方面,語言交流。
小孩青春期叛逆的表現
精力旺盛,活潑好動。正處于青春期的孩子,活力無限,動力也十足。對身邊的事物好奇心重,也樂于去探索,而往往因為不懂得事情的輕重,把握不好力度,造成調皮,壞事的結果。
倔強固執,情緒反應激烈。堅持要特定的某一件東西,即使父母親不同意,自己千方百計也要達成。自己想做的事情一定要做,別人越是阻攔決心就越是堅定,非要做到不成。同時,如果別人對自己的想法或者看法有意見,則會顯出格外激烈的反應,會有一定的逆反心理。
好勝心強,喜歡挑戰權威。這個時期的孩子,價值觀剛剛形成,難免出現一些思維偏差的現象。這個時期的他們,自我意識極其的強,認為自己的想法、做法就是正確的,而不喜歡聽取他人的意見和看法。
而同時也喜歡爭論事情的對與錯。甚至還喜歡去打破規則,挑戰常規的一些條例,從而做出一些令父母老師頭疼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