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經過磨煉是無法成長的;但如今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從小便在家長的寵愛中長大,但寵愛過了頭,就是溺愛。下面為大家介紹下過度溺愛孩子的后果。
長輩溺愛孩子的后果
1.嬌生慣養,吃不起苦。生活中,總會碰到一些孩子嬌慣的很。下雨天怕被雨淋,太陽天了又怕曬,連起個風都怕被刮走了帽子。作長輩的都希望把孩子照顧好,可太突出孩子的感覺就會讓孩子太享受被照顧的感覺。
2.家里稱霸王,在外小“慫包”。因為在家被待遇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在家就以小主人的姿態,希望長輩們處處能順著自己的意思。
在外面,可能連和陌生人說句話都要想半天,扭扭捏捏地躲在父母身后。孩子覺得什么事都可以由大人來幫忙扛著,他就永遠會躲在父母的庇護下,久而久之,連基本的自信心都沒有了。
3.經不起挫折與失敗。由于父母的溺愛,所以在幼年時從來沒有經歷過跌倒。等到孩子上學,漸漸脫離父母的身邊,如果一個小小的失敗都能將他擊垮,那該多悲哀?
我們身邊這樣的新聞不在少數,某某孩子因為學習成績不好,又或者與班上同學相處不融洽,而導致輕生。除了埋怨家庭對孩子的過于溺愛之外,我們又能怪誰呢?
4.只知獲取,不懂回報。之前看到網上瘋傳的一個視頻,一個小男孩因為母親沒有錢為其買新款的手機,而朝著母親狂踹。路過的人都在說教這個孩子的不孝,母親不但絲毫沒有反抗的意思,反而還在維護孩子。
雖現在社會已經不再是“養兒防老”的年代,但把孩子寵成這樣一種境地,只會讓他成為家庭的“吸血蟲”。
被溺愛著長大的孩子有這樣的特點
1、一切感覺理所應當。沒有愛心或者感恩,我想要的得到了是應該的,沒得到就不合理。
2、沒有規則意識。“我”就是中心,大家都應該圍著我轉。
3、自律差,能力低下。做事隨心所欲,遇到一點困難就退縮,反正有人代替——這也是家里橫、外面慫的原因之一。
4、價值觀容易出現問題。或者說,溺愛長大的孩子沒有什么價值觀,一切以滿足自我為起點和終點。
父母溺愛孩子的行為有哪些
1.包辦孩子一切。許多家長過度關注孩子,溺愛孩子,導致孩子應該自己做的事情卻不會做,例如能自己吃飯,許多父母卻追著喂飯;能自己穿鞋穿衣,許多父母卻總是幫忙穿鞋穿衣,不給孩子自我鍛煉的機會;家長對孩子寸步不離,導致孩子過度依賴家長,自理能力差。
2.沒有原則的順從。家長接孩子稍微晚了一點就不停的向孩子說對不起,孩子卻不停的用小拳頭打著媽媽;下棋時故意輸給孩子為了讓孩子高興;接球時父母故意接不到,為了讓孩子感受成功;孩子要什么就馬上滿足,要新款玩具不論多貴馬上就買……
慢慢的家長這種行為,孩子都會習慣,孩子會認為自己高高在上,需求必須得到滿足,孩子目中無人,無法接受失敗。
3.孩子做錯事時沒有正確的懲罰措施。孩子在無理取鬧的時候,家長沒有及時制止,卻在一旁說笑,這不會讓孩子感覺事情的嚴重性,孩子只會覺得自己依舊得到了關注。
許多家長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他/她還太小,什么都不懂。殊不知,6歲前是兒童心理發展敏感期,這個階段更需要家長以身作則,進行正確的行為規范,不要總是給自己溺愛孩子找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