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學校里就需要遵守學校的規則,但是有一些孩子在家里被父母溺愛的沒有底線,導致孩子沒有規則的意識,在受到學校規則的限制時,會出現違反校規的情況,對于孩子的這種情況,家長應該怎么引導呢?
學生在學校違反校規家長如何處理
1、家長與班主任老師深入溝通,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表明家長不包庇的態度。同時,與孩子“打開窗戶說亮話”,讓他想想解決問題的理性思路,要換位思考其他同學、班主任老師的態度。要讓孩子清楚他承擔的責任是什么,才能更好的解決孩子在校違反校規的情況。
2、孩子在學校不遵守紀律,讓老師傷腦筋,讓家長也傷腦筋。特別是老師向家長告狀之后,家長總是著急的不得了,說孩子又不管用,又不能到學校看著他。只能再回到家里,去找出原因,不能批評和責罵。
這時就要及時和老師多溝通,如果孩子表現好的話,希望老師多多鼓勵,家長也要多鼓勵,這樣孩子才能去進步。像多動的孩子一般的都比較聰明,你說什么他肯定會比較相信的,一定要和孩子多溝通,和老師多溝通。
3、當孩子在校違反校規的時候,作為父母一定要給予很大的幫助,然后再跟孩子說有沒有需要父母支持的,或者是說你在學校遇到什么問題,需要爸爸媽媽幫忙解決的,爸爸媽媽永遠在身后永遠支持你。
把這句話經常跟孩子說,孩子就會有很大的安全感,不管他在學校遇到什么事情,第一時間都會和父母去訴說。所以一定要和孩子學會溝通,不能強制來執行。
4、當孩子在校違反校規之后,不管什么原因,父母都不能對此忽視不理不睬,甚至會覺得孩子的老師多事,這樣會增長孩子不遵守課堂紀律的氣焰。但是,你也不能夠用粗暴的態度對待孩子,這樣會導致孩子出現叛逆心理。
現在的孩子心理素質普遍第一且比較敏感,非常在意自己的心理。那么父母就要給予孩子自尊的同時,給予孩子相應的嚴肅教育!
學生在學校違反校規的原因
1、父母溺愛對孩子的負面影響。父母溺愛(包括祖父母)是父母教養方式不當的一種表現。農村家長常年在外打工的居多,許多學生由其祖父母撫養。老人往往對孩子比較嬌慣,對其基本上是只注重吃飽穿暖,對其心理精神方面關注較少。
還有的家長過于放縱自己的子女,本身文化水平低,素質不高。再教育孩子方法不當,什么事都依著孩子,哪怕孩子做錯了也不說他,養成了“唯我獨尊”的壞脾氣。
2、青春期的變化。隨著青春期的發育,一些學生喜歡在異性面前表現自己,總希望引起異性同學的注意,以滿足自己心理上的需求。因此,這些學生常常不分場合地在上課時有意做出一些滑稽的言行,以引人發笑,破壞大家的聽課情緒。
對這樣的學生,教師應和風細雨地去耐心教育,既給其面子又挖出其心理的隱秘并進行合理的引導,這樣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如何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1、言傳身教,父母的榜樣很重要。要養出一個守規則的孩子,父母的言傳身教很重要。父母應先從自己做起,在家里建立正常的生活秩序。試問一個生活作風混亂,家庭亂糟糟的父母又如何培養出一個懂得自律,遵守規則的孩子呢?
2、讓孩子體驗規則的重要性。孩子由于生活知識和經驗水平有限,他們往往不能分辨什么行為是對的什么行為是錯誤的,更不能理解什么樣的規則可以給大家帶來好處。而孩子的規則意識是在游戲和生活中發展的,父母可利用模擬情景或帶孩子反復體驗,通過游戲和生活經驗,從而意識到規則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