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中,學生和老師應該是很好的合作關系,但是有一些家長卻反映說:自己的孩子害怕老師。對于這種情況,家長自身要明白,孩子的學習離不開老師的幫助,如果孩子一直畏懼老師,對孩子的學習成績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家長要消除孩子對老師的恐懼感。
學生對老師有恐懼感怎么辦
1、弄清楚問題出在哪里。想要解決問題,就要先弄清楚問題的根源在哪里。出現孩子和老師之間溝通不暢問題的主要原因一定是在孩子或者老師身上的,家長可以先從自家孩子身上入手,經常詢問一些孩子在學校的情況,看看孩子和老師關系冷淡到底是因為孩子刻意躲著老師,還是老師對孩子態度比較冷淡或者過于嚴厲造成的。
2、不要對老師有負面的評價。在平時對孩子的教育中,不要用老師來嚇唬孩子,讓老師這個人物在孩子的世界中變成恐怖、威脅的代名詞,讓孩子對老師產生誤解。同時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去數落老師的不是,孩子肯定是站在父母這邊的,父母表達對老師的不滿會讓孩子不自覺站在老師對立面,對老師產生抗拒心理。
3、家長要和老師適當增加溝通。有些家長自身就對老師有所畏懼,又怎能正確的要求孩子呢?家長要多從老師那里了解孩子近況,最好是叫上孩子當著老師的面夸他在家有多懂事,老師也會講孩子的優點,這樣能樹立孩子自信心,讓他知道老師還是在關注自己的。
4、多給孩子呈現老師的優點,以及和善的一面。不要因為孩子說某位老師很嚴厲,很不喜歡、很怕某位老師,就對這位老師產生成見,在背后詆毀老師,甚至去和老師作對,或者盲目地給孩子轉學。
這些都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果不想辦法去面對問題,而只是消極地抱怨與逃避,非但不能妥善地解決問題,還對孩子形成了不好的引導,讓孩子學會了不正確的處理問題的方法。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深入挖掘老師的優點,告訴孩子,老師雖然嚴厲,但是教學能力很高,對待工作認真負責,很有愛心。老師嚴厲也是為了孩子們好,并不是出于私心,并不是在發泄自己的情緒,并不是對你存有偏見,老師是一視同仁的。
學生對老師有恐懼感的原因
1、老師對孩子造成了心理陰影或心理傷害。老師在教育的過程中采取了過激的方式,如體罰、辱罵等,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創傷,使孩子產生了自卑、膽怯、恐懼的心理。
2、孩子對老師有所誤會。比如孩子聽其他班級同學或者學長學姐們介紹,聽說某老師特別兇,打起學生來下手狠,這時候,孩子會潛意識里對這個老師產生排斥和恐懼。
3、孩子因為長期無法達到老師的教學要求,而逃避現實。但孩子因為各種問題,長期無法正常完成家庭作業或者長期在考試中處于比較被動的局面時,孩子會因為趨利避害的心理因素,而對該科目的老師產生畏懼。
孩子怕老師可能會產生的后果
在學校的學習生活不愉快。如果孩子不喜歡或者很害怕某位老師,內心就可能會充滿厭惡、排斥、恐懼等不良情緒,將嚴重影響到孩子在校的心理和學習狀態,孩子可能處于一種非常不愉快的學習生活中。
某一科目的成績非常差。孩子往往會因為害怕或者不喜歡某位老師,進而對這位老師所教的科目產生成見,故意不好好學習這一科,最終導致這一科目的成績非常差。
產生嚴重的厭學情緒。如果不能善加引導,任由孩子的抵觸情緒滋生蔓延,達到一定程度的話,還有可能會導致孩子產生厭學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