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去別人家里總是不回家可采取的辦法:1、家長可以建立規則,讓孩子對時間有明確的認知;2、給孩子選擇的權利,讓孩子有參與感;3、家長要學會換位思考,學會接納孩子的情緒;4、給孩子一個緩沖的時間,讓孩子心里有準備。
孩子去別人家里總是不回家怎么辦
1、建立規則
任何事情都有一個規則,有的規則寬松有的規則嚴謹,對孩子而言,他們的主要目的就是玩,玩得開心玩得自在。當孩子說我們才剛剛開始時,爸爸媽媽完全可以通過觀察給出一個大約時間,雙方擊掌約定好時間。當時間快要到之前,對孩子們進行提醒。如果孩子能夠識別時間,可以用定鬧鐘的方法,進行自動提醒。
孩子天生就有一種“拖延”性,主要是因為他們主要目的就是玩耍,不分時間不分場合。爸爸媽媽需要提前對小朋友講一些關于時間與場合的事情,以便他們在制定規則時進行很好的配合。
2、給孩子選擇的權利
很多家長有這樣的困惑,每天到了睡覺時間,家長喊著該睡覺了,睡覺時間到了之類的話,甚至表現出一些憤怒,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在于父母,父母直接采用的是你必須聽我的的權威方式,并沒有給孩子一個限制的選擇權,孩子不愿意聽也很正常。
孩子賴皮不想回家,爸爸媽媽可以給孩子選擇項,比如你是現在跟爸爸回去還是10分鐘后媽媽來接你,等等,讓孩子自己選擇,可以增強孩子的參與感,并感受到父母的尊重以及重視孩子需求,內心排斥減少,更容易配合。
3、家長要學會換位思考
成年人與孩子因為生活閱歷及年齡等的差異,思考思維方式自然存在不同,成年人認為合理的內容在孩子眼里會感覺是限制,如果父母進行一個換位思考,接納孩子的這種情緒,會很容易得到孩子的諒解以及配合。
孩子賴皮不走是因為開心的玩耍被打斷,自然會有各種的不情愿。這種情況下,家長可以走到孩子面前,蹲下來,一定要蹲下來,與孩子處在同一高度上,注視孩子的眼睛說,寶貝,媽媽知道你現在很想繼續跟小伙伴在一起玩,但現在天晚了,而且媽媽上班忙了一天特別累,想回去休息,你是否愿意陪媽媽一起回去呢?
4、給孩子一個反應的時間
我們自己先想想,孩子玩的正高興呢,你過去就要拽人家回家,孩子是什么心情?大概就跟咱們追劇正追到精彩的地方,突然被打斷一樣,太難受了。最好能給孩子一個緩沖的時間。孩子提前有了心里準備,對回家就不會那么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