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的孩子已經進入了叛逆期,對于孩子的叛逆行為,建議家長要保持耐心,不要采用打罵等暴力手段,多鼓勵,多肯定,才能逐漸改變孩子的叛逆行為。
15歲男孩叛逆期總是不回家怎么辦
1、多溝通交流。父母需與男孩多一些溝通交流,適當加以引導。男孩出現叛逆期屬于正常心理發育的過程,父母對此不應過于緊張。
建議父母以平常心對待,給予男孩多一些溝通和交流,了解男孩的內心及情緒情感的變化,在溝通交流中,父母也需適當引導男孩學會正視自己的內心沖突,避免粗暴的干預其心理,以免加重叛逆。
2、尊重孩子的要求。面對孩子的各種叛逆行為,家長不應該直接說“不”。 比如,當孩子說要買高檔衣服時,如果說“不行,沒辦法”,只會引發孩子的反抗,覺得父母無法溝通,不了解自己。
相反,打開溝通的大門,和孩子好好溝通。 要讓孩子犯錯,教育孩子不要情緒化,不要翻舊賬,不要侮辱人的尊嚴,用提問引導孩子,不要有尊嚴地提出要求。
3、及時的改變教育方式。孩子進入叛逆期,作為家長要改變教育方式,學會和孩子平等相處,學會和孩子做朋友,經常分享彼此的心得體會,陪孩子做她自己喜歡的運動,比如跑步、打羽毛球啊,讓孩子主動從心里接納你,主動對你敞開心扉,主動找你交流。
學會尊重孩子,不能強制性要求孩子做事情,關于孩子的事情,讓她自己做選擇,多多征求孩子的意見。
4、允許孩子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及信任。很多孩子不愿意回家,往往是家長不信任孩子。而這種不信任,往往會讓孩子一點點失去自信,認為自己一無是處,自卑感油然而生。不被家人認可,在家如此受罪,便會往外跑。
這是因為,人缺少什么,便希望得到什么。或許在外邊,他能獲取到自己想要的這份自信。就比如,在游戲廳,他的游戲技能超越,受到他們的贊賞,便會讓自己沉醉其中來滿足自己內心需求。故此,作為家長要認可孩子,贊賞孩子。而在他不足的房間激勵,鼓勵他,要助他更上一次樓。
15歲男孩叛逆期總是不回家的原因
青少年的心理隨著這個年齡段自身的變化而變化,第二特征的出現給他們的心態造成了沖擊,他們面對自身的變化常常感到不知所措,從而產生了浮躁心態和對抗情緒,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是孩子心理上不成熟的表現。
青少年在心理上的成熟滯后于生理上的成熟,在心理的認知發展中,由于閱歷和經驗的不足,孩子的認識是不堅定的、容易動搖的。
思維雖然有獨立性、批判性,但認知事物和問題時由于不全面客觀而會出現偏激、片面、固執甚至極端化,把家長、教師的勸說、指點、提醒和督促都看成是不理解、不尊重的管教與約束,會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作出不正確的事情。
家長要冷靜去觀察孩子的做法,真誠地面對孩子的問題,啟發孩子的理悟,寬容釋懷,情感交流。
孩子進入叛逆期之后的表現
1、倔強固執,情緒反應激烈:堅持要特定的某一件東西,即使是外表相同的也不要;堅持要穿某件衣服某雙鞋,即使不符合季節;想要做的事堅決要做到,否則就大哭大鬧;在公共場合坐地耍賴、打人。
2、和父母唱反調,不理睬:父母要求的事偏不做,越是禁止做的事情越要做;不理睬父母,寧愿自己玩,不要父母一起玩。
3、挑戰規則和權威,攻底線:故意破壞之前訂好的規矩;層出不窮的提出新要求;和父母講條件,要達到要求才肯做事。
4、和其他孩子起沖突,易動手:和別的小朋友玩耍時,爭搶同一件玩具,爭搶先后順序,不愿意和別人分享玩具,但又愛搶別人玩具,嚴重時甚至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