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懶不講衛生可采取的辦法:1、家長要以身作則,從自身做起,給孩子做好榜樣;2、家長要學會放手,不要過多干涉孩子的生活;3、讓孩子明白邋遢的壞處,明白自身行為會帶來的后果;4、家長要積極給孩子創造干凈整潔的環境,制定行為標準,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孩子懶不講衛生怎么辦
1、父母以身作則
很多爸爸媽媽因為工作原因,忙碌勞累,回家把衣服一脫隨手一丟,甚至能夠將襪子扔的到處都是,孩子見到的是這種情形,孩子怎么可能變的講衛生守規矩。爸爸媽媽先從自身做起,不亂扔亂丟,至少也要將物品放置于他們本來的位置,注意保持洗漱的頻率,以及給孩子帶來正面的講解,孩子會在這些行為中學會什么是講衛生,什么是自己的“面子”。
2、父母要學會放手
爸爸媽媽總有一種孩子還小的顧慮,認為孩子還是小不點,肯定不會做,要不然就怕孩子做不好搞得到處都是,還不如自己做。孩子就因為父母的動手干涉,自己不會做或者懶得做。爸爸媽媽先要肯定孩子的成長,講衛生也是他們成長必須要經歷的一件很好的習慣,這是自身自理的一種體現,爸爸媽媽要給孩子成長的機會,否則孩子如何做到學會。
3、讓孩子明白邋遢的壞處
想讓孩子改掉邋里邋遢的毛病,首先就要讓孩子明白“邋遢”的壞處。家長可以通過相關繪本、故事、書籍、節目,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帶孩子使用顯微鏡觀察等,對孩子進行“衛生教育”,讓孩子知道“不講衛生”除了會拉低自己給人的“印象分”,更會給環境和身體健康帶來嚴重危害。
4、創造環境,制定標準
給孩子創造干凈整潔的生活和“模仿”的環境。家長除了要比以往更加注意自己的衛生行為外,還可以在做家務時邀請孩子一起來幫忙,如洗碗、擦桌、洗自己的襪子等,并在孩子完成任務后具體地夸獎、贊美孩子,讓孩子在“打掃衛生”中獲得成就感。
制定行為標準,和孩子一起遵守,給孩子培養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勤剪指甲、垃圾不亂丟、飯前便后后要洗手等,越早給孩子培養這種意識越好,且像鋪床、疊衣服、整理房間這種小事,父母不必過多代勞,最好讓孩子自己學著做,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