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么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為孩子的很多行為都和父母有直接的聯系,所以平時要多用自己的行動去影響孩子。包括個人衛生都不要放過,要讓孩子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
18歲了不講究個人衛生怎么辦
1、要孩子了解,手上有無數的細菌,如果不洗手就吃東西,很容易把細菌帶到肚子里而生病。不勤洗澡,皮膚也會生病。可以借助社會上的相關宣傳活動,例如防流感要求勤洗手等,來教育孩子。
2、進行比較教育當孩子弄臟衣服后,家長可以拿出干凈漂亮的衣服來與臟衣服對比,洗手時可以拿已經洗過的手跟沒有洗的做比較,讓孩子看到臟與干凈的區別。
同時家長可以舉孩子朋友的例子給他看,哪個朋友講衛生,哪個不講,讓孩子說說他喜歡哪個,愿意與誰交朋友。
3、明確衛生要求家長可以和孩子共同制定具體的衛生規則,并向他講明這些規則的意義。還可以將這些規則以標語的形式張貼在墻上。發現孩子不能自覺遵守則立即指出,直至形成習慣。
4、在貫徹中講究方法不要過于逼迫孩子:如果孩子只是被老師或父母逼或者催著講衛生,是很難培養出講究衛生的好習慣的。可以利用形象的方法讓孩子知道為什么要講衛生,給他一個深刻的印象。
對孩子的進步及時表揚,給孩子信心。發現孩子表現不好也要及時指出。孩子在外也要講衛生,有些孩子在家從來不亂扔垃圾,一出門就忘記了,垃圾隨手就丟。
5、讓孩子體會到勞動的辛苦一個真正講衛生的人,會注重各種小細節,做到防微杜漸。
6、父母要為孩子做出表率,言傳身教最有說服力孩子總是喜歡以父母為榜樣的,有意無意會學習父母的樣子,父母也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良好習慣的養成非一日之功,要想孩子養成好的習慣,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讓良好的衛生習慣成為家庭活動的一部分。
十幾歲的孩子特別邋遢怎么辦
需要加強引導和教育。
1.家長要樹立榜樣,自己首先要保持整潔。
2.對孩子進行引導,讓他/她參與家務,學習打掃衛生。
3.設定規矩,例如不允許把垃圾隨意扔在地上等等。
4.提供清潔整潔的環境,讓孩子知道生活區域很重要。
孩子為什么不講衛生
1、教育方面的原因
這類孩子一般未受到良好的衛生行為指導,沒能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有的家長工作較忙,沒時間教育或料理孩子。
2、環境方面的原因
孩子生活的環境較差,父母及周圍的人群中缺乏衛生知識,衛生意識淡漠。這種情況在農村,特別是一些經濟落后的地區較為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