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愛衛生我們大人也有很大的關系,那是因為從小就沒讓他養成好的衛生習慣。但是孩子很容易塑造,改變起來也是很快的,作為父母的要以身作則去影響孩子。
15歲孩子不講衛生邋遢怎么辦
1.父母以身作則
很多爸爸媽媽因為工作原因,忙碌勞累,回家把衣服一脫隨手一丟,甚至能夠將襪子扔的到處都是,孩子見到的是這種情形,孩子怎么可能變的講衛生守規矩。
爸爸媽媽先從自身做起,不亂扔亂丟,至少也要將物品放置于他們本來的位置,注意保持洗漱的頻率,以及給孩子帶來正面的講解,孩子會在這些行為中學會什么是講衛生,什么是自己的“面子”。
2.父母學會放手
爸爸媽媽總有一種孩子還小的顧慮,認為孩子還是小不點,肯定不會做,要不然就怕孩子做不好搞得到處都是,還不如自己做。孩子就因為父母的動手干涉,自己不會做或者懶得做。
爸爸媽媽先要肯定孩子的成長,講衛生也是他們成長必須要經歷的一件很好的習慣,這是自身自理的一種體現,爸爸媽媽要給孩子成長的機會,否則孩子如何做到學會。
初中孩子邋遢懶散做事馬虎怎么辦
1.父母注意控制情緒,多表揚少催促
一般家長在孩子磨蹭的時候,喜歡催促,脾氣急的父母,甚至有的會大喊大叫,開啟“河東獅吼”的模式。開車的人都聽說過一句話“越嘀嘀越慢”,就是新手在前面開車,后面的人越按喇叭催促,前面的新手越慢。
這是同樣的一個道理,當孩子在學習或者生活中,做事慢的時候,父母越催促其實效果越差,效率越低。而且,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所以作為父母,在對待孩子拖延的問題上,要盡量多的表揚,控制脾氣少催促。一旦發現孩子做作業或者做事情比以前快點,就要多些表揚和肯定,在做事慢的時候,有時候可以假裝看不看,故意去淡化它,這樣給孩子一個以為自己其實很快的感覺,慢慢讓他進步。
2.放手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的能力
孩子很多的拖延習慣來源于平時衣食無憂的生活,缺乏一定的獨立生活的能力。父母“管得多”是目前一種普遍現象,導致現在的孩子獨立生活能力普遍較差。因此,要想改變孩子做事拖拉的毛病,首先就要學會放手,一個初中生,哪怕是初一的孩子,也可以慢慢學會自己生活。
而這種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要從小事做事,從早晨起床疊被子,自己擠牙膏刷牙,整理書包出門,盡量讓孩子自己騎自行車或者坐公交上學。從這些小事情上,慢慢培養自己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制定計劃,規定時間
孩子之所以磨蹭,是因為對時間沒有概念,不知道自己做一件事要花多長時間,所以家長可以為孩子制定一個計劃表,把每日必做的事都列好,比如每天早上上學前要做的事,幾點起床,幾點出發,這期間刷牙洗臉多長時間,吃飯多長時間,換衣服多長時間,一件一件列出來。
也可以控制孩子玩的時間,比如看半個小時的電視,到時間就不讓看,孩子會發現原來半個小時這么短。慢慢培養孩子對時間的概念,孩子會變得越來越知道時間珍貴。
青春期男孩懶惰邋遢正常嗎
正常的,原因是青春期的孩子都會存在叛逆行為,但是青春期的孩子除了會變得越來越叛逆之外,思想和行為也會變得更加懶惰,并且還會出現逃避現實的情況。
這就是為什么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在現實生活中尋找不到慰藉,就會沉迷在游戲世界里,孩子這種逃避現實的行為,會使孩子在現實生活中越來越懶,從而影響了孩子的生活和學習。
父母親發現出現青少年特別懶的情況要做個正確的引導,培養少年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孩子培養好習慣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