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階段的孩子已經進入了青春叛逆期,覺得自己已經是大人了,對父母的說教感到十分的厭煩,此時家長要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好好跟孩子溝通,幫助孩子順利的走出這一階段。
為什么高中孩子對父母態度非常惡劣
1、家長對孩子約束過多。青春期的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他覺得自己是個大人,應該有自己的審美和隱私。而在父母眼里,不管他長多大,都只是孩子。尤其是媽媽,相對爸爸來說,平時管孩子生活、學習方面比較多,即便到了青春期,媽媽對孩子的約束也不會減少。
該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什么時候才能玩手機等等,這一系列的約束,會讓孩子覺得這是張無形的網,壓得他透不過氣。為了掙脫這種束縛,孩子就會不斷反抗,導致與媽媽矛盾增多。
2、家長對孩子保護過多。保護孩子,是媽媽的本能。相對于爸爸的冒險和探索,媽媽帶娃會更傾向于安全和保守。媽媽平時的口頭禪可能就是:這個不行,那個不能,我說了不可以,你聽到了沒有啊,下次記得了嗎……
由于會出現“心理閉鎖”現象,面對這些嘮叨和過度保護,孩子只會不耐煩地說,知道了知道了,真啰嗦。甚至有時候一聽見媽媽開口就趕緊溜,剩你一人在原地嘆氣。
3、主張多。孩子在青春期時,樂于接受各種外在的、新鮮的觀念和思想,而當這些新潮的思想與父母觀念一碰撞,矛盾自然就產生了。對于育兒這塊,媽媽可能比爸爸更執著,會用自己的理念去要求孩子。
由于青春期孩子自尊心強,更注重同齡人和外界的評價。為了擺脫“孩子”這一標簽,他會使自己的行為看起來更像大人,便會不自覺反抗媽媽。
高中孩子對父母態度非常惡劣如何引導
1、父母要多關心孩子,多了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而不是只管孩子的成績。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后,性格會發生很大的改變。
比如,不再像以前一樣跟在媽媽身后,像小尾巴一樣說個不停。他們開始變得越來越有點孤僻,心事都藏在心里。如果我們還是像小時候一樣,總是用命令的語氣去教訓孩子,就會遭到孩子的反抗。
我們和青春期孩子相處,要讓孩子感受到你的關心,通過交流,我們了解孩子的想法,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通過疏導孩子的思想,才能達到我們教育孩子的目的。
2、我們要轉變自己的身份,向孩子表明自己的想法。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后,他們就從一個孩子,開始向一個成年人的身份去轉變。此時家長要把孩子當作朋友來看待,和說話、做事的時候都想到,我對朋友這樣說、這樣做是不是妥當?
如果我們尊重孩子,也能獲得孩子的尊重,親密的親子關系,彼此之間也要有隱私和空間,我們想要孩子怎么樣,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但是不是命令,給孩子思考和選擇的時間、權利,孩子會慢慢喜歡和你在一起的。
3、父母要保持冷靜的情緒,對孩子多一點耐心。青春期的孩子,想要擺脫父母的管控,這是他們的心理、生理特點。我們作為成熟的大人,對孩子一些幼稚的言行舉止要有容忍度,要學會四兩撥千斤。媽媽保持冷靜的情緒,對孩子多一點耐心,教育孩子會更輕松。
與高中孩子相處的正確方式
1、了解孩子更多的現狀。了解孩子的學校情況,介紹孩子的家庭情況,橫向縱向對比,心中有數,看看孩子目前的情況離自己的目標有多遠。但是回到家只能說鼓勵的話,不嘮叨。
2、不過多干預。學會給孩子自己,充分信任他,父母要做好后勤,但不要失去自我,后勤服務要適度。太過分了,就會變成壓力。盲目放松減壓是不合適的。